“沧渊号”盾构机始发,海太长江隧道开启双线穿江掘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1 15:35: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宋)8月11日,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巨大的刀盘轰鸣转动,国产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盾构机开始穿江掘进。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是江苏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项目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抵苏州市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左线盾构隧道段全长9327米,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本工程盾构机的命名“沧渊”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其意为大海古称,典出“龙起于渊”的典故,寓意深远。“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是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隧道施工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4月,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率先开启穿江之旅。7月10日,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掘进突破1000米。据了解,“沧渊号”和“江海号”是两台不同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服务于隧道的左线和右线工程,且由不同企业承建,属于两个独立标段。江海号(右线)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与中铁十四局联合研制,应用于隧道右线施工;开挖直径16.64米,总重约5000吨,总长145米,承担右线9315米盾构段。沧渊号(左线)由中交天和研制,中交隧道局承建左线工程。开挖直径16.66米(略大于江海号),总重5650吨,总长176米,负责左线9327米盾构段。两台盾构机均为国产自主研发,但针对不同标段的地质挑战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体现中国在超大直径盾构机领域的技术实力。
后续的江底施工中,“沧渊号”盾构机面临着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工程需完成超长距离独头掘进,穿越由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层、粉细砂层等构成的“水下迷宫”式复合地质带,地表沉降控制精度需达毫米级;同时面临超深埋深、7.5bar高水压、16.66米超大直径开挖等难题,黏土地层易引发结泥饼,高水压对密封系统承压能力提出严苛要求。针对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等工程特点,“沧渊号”盾构机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大脑”实现智慧化管控,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并搭载全球首创的"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此外,本工程创新采用整体式预制箱涵及DDCI新型连接技术,通过优化拼装工艺与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使箱涵拼装周期缩短约20%,结构接缝防水性能较传统工艺提升30%,多元创新技术的协同应用为隧道“长、大、高、深”的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也是江苏“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的流量,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