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凌晨时分,这群“不睡觉”的人在干什么

来源: 徐州发布

2025-08-11 16:01:00

凌晨3点30分

城市尚未苏醒

数十辆垃圾收集车

已集合在邳州市解放路上

准备出发——

黎明前的快速收容

是他们每天最紧急的任务

1小时后,随着邳州主城区11条主干道、方圆5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的垃圾全部收容完毕,垃圾车统一来到中转站,准备开始下一道工序——压缩。

操作工苏勤华推开控制室的门,一股浓烈而复杂的味道扑面而来——腐烂果蔬的酸馊、消毒水的刺鼻气味、混合着尘土与机械的金属气息。

常人或许皱眉,但他只是深吸一口气,便熟练地启动电源。巨大的垂直压缩设备发出沉闷的轰鸣,新一天的清洁循环,由此刻开启。这气味与声响,是他十年职业生涯的“背景板”。

空旷的中转站内,苏勤华的目光扫过液压站压力表、缠绕的电线,最后落在醒目的红色急停按钮上。

他习惯性地用力拽了拽倾倒口前的防倾翻锁链,确保安全无误:“这是我们每天雷打不动的检查流程,确认好细节才能安心。”

10年,3600多个凌晨的坚守,苏勤华严格把控作业安全,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当第一辆满载的垃圾收集车驶入中转站,苏勤华立刻站到安全线外,引导车辆驶向指定位置。

“倒!倒!好,停!”

随着他的口令,车身抬起,腐叶、残羹、碎纸等物品从车辆内倒入压缩仓。

操作台上,工作人员紧盯着控制面板,巨大的压头缓缓降下,松散的垃圾块被强力挤压成密实的块垒。整个过程中,人员与设备保持着严格的一米安全距离,唯有目光在倾倒点与操作台之间反复检视。

5点的曙光初现,中转站迎来最繁忙的时刻。一辆接一辆的垃圾收集车鱼贯而入,倒料、压缩、再倒料……苏勤华脚不沾地,额角沁出细汗。他与司机形成无需言语的默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倾倒位置便分毫不差。

“高峰就这两小时,是跟城市早高峰的赛跑!”他嗓音微哑,目光已锁定了下一辆进站的车。

压缩成块的垃圾被装入转运车内,在早高峰的喧嚣涌起之前,驶向远郊的光大环保,完成其无害化处理的最终旅程。

从凌晨4点到天光大亮,转运车不断从中转站驶出,通过黎明前的高效流转,避免了与车流人潮的尴尬相遇。

7月的邳州,城区平均每天需要处理垃圾312.38吨,收集的垃圾会被运往21座垃圾中转站,实行区域管理定点投放,确保所有生活垃圾随倒随收。

当城市在晨光中舒展筋骨,昨夜残留的痕迹已在无数个“苏勤华”的守护下悄然消隐。

在徐州苏醒的序列里,环卫工人、转运司机、操作工人们率先点亮灯火,他们弯腰扫去一夜的尘土,驾驶着满载的垃圾收集车进入中转站,为每一位出行的市民清理出干净的街道。

正是这些凌晨4点的守护者

用汗水和双手

托举出一个日日如新的黎明

……

今日话题

#凌晨4点的徐州,有一群“守护者”#

#逐渐苏醒的城市,有他们#

#他们托举出一个日日如新的黎明#

关于凌晨的徐州

大徐会深入一线去采访

发送所记录的奋斗的身影

通过图片和视频

见证这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文图 | 孙亚妮 冯耀 邱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