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专家驻点+家庭医生上门,宿迁这样实现家门口有"医"靠
来源: 宿迁之声
2025-08-13 14:57:00
“以前胳膊疼,
需要坐一小时公交车到市区医院治疗,
现在到镇上医院就能看病,
骑车只要十几分钟。”
近日
在宿豫区来龙中心医院
刚接受了银质针治疗的徐广亮说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
有温度、有质感的卫生健康服务
近年来
宿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构建起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
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今天
《我家门口变了样》专栏
小布带你了解
宿迁人家门口的好“医”靠
“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到医院做康复治疗的病人来说,家门口有一个好医院,真是太方便了。”徐广亮说,“以前看病,常常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现在只需要小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医院还有专家定期坐诊,看病方便又安心。”
“银质针治疗是结合了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解剖学的特色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主任医师倪红艳说。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派驻专家,倪红艳每周都会在宿豫区来龙中心医院坐诊,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同样的服务。
徐广亮的就诊经历,正是宿迁基层医疗升级的生动缩影。据了解,宿豫区来龙中心医院总投资超亿元,设有18个临床及医技科室,主要为宿豫东北片约20万名群众提供医疗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24年我院门急诊量达9.18万人次,重点人群体检约2万人次,开展手术280台。”宿豫区来龙中心医院副院长汪旭介绍,作为全市第一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宿豫区来龙中心医院着眼高质量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聚焦“一专科一中心”建设,打造了消化内科、中医诊疗中心等特色科室。
医疗是民生大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康福祉。为让群众 “病有良医、家门口有名医”,自2019年起,宿迁投资11.66亿元,启动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在沭阳县马厂镇、沭阳县韩山镇、泗洪县界集镇等地建设6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近年来,全市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门诊及住院诊疗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各中心平均日门诊量318人次。
要把这张基层医疗网织得更密,还要看向离群众更近的地方。
在宿城区蔡集镇牛角社区卫生室,3108份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周边村庄居民的健康状况。
“我今年90岁了,卫生室医生知道我有高血压,每个季度都上门来给我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牛角社区居民陈从文说,“平常发现身体不舒服,走两步路就能到卫生室,再也不用折腾儿女请假陪同了。”
牛角社区卫生室的蜕变,是宿迁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21年起,宿迁便以《江苏省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标准(2021版)》为指引,将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工程纳入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并重点推进,让村卫生室成为居民常见病诊疗的“首诊站”。
当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改变的不仅是某一个个体的就医体验,更是整个社会的民生底色。如今,宿迁基层医疗服务的“网底”越织越牢。2024年,全市中心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21%,三四级手术量提升35%,基层就诊率达72%,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我市也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诊疗水平,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等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服务;促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技术等“四个下沉”,完善医保基金机制,加快数字服务一体化,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好看病,让“医”靠更暖心、更踏实。
医疗资源下沉
基层医疗升级
让跨区域就医的奔波疲惫
化为家门口就医的从容
来源 | 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 祁秋月 曹钰蓉 朱峰 林洋旭 徐涵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