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苏北首例!11岁少年复杂髋关节畸形在连妇幼成功矫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6 13:35:00

近日,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小儿骨科团队在董良超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苏北地区首例针对大龄儿童(11岁)的复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术式联合矫形手术。这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饱受跛行和疼痛困扰的少年帅帅(化名)带来了重新正常行走的希望,更标志着本地区在治疗高龄、复杂DDH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曲折求医路,未能及时纠正的残余畸形

患儿帅帅在1岁时就被发现行走不稳,经诊断为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虽早期接受了治疗,但因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后续的残余畸形,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问题日益严重。11岁的他,已远超传统DDH手术的最佳时机(通常为8岁以下)。董良超介绍:“大龄DDH患儿骨骼接近成人形态,髋臼和股骨畸形复杂僵硬,软组织挛缩严重。单一手术方式难以奏效,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过去常被视为‘相对禁区’,孩子可能面临终身跛行甚至残疾的风险。”帅帅日益加重的疼痛、跛行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学习。

四术合璧,精雕细琢攻克“禁区”

术中

面对严峻挑战,董良超带领团队周密评估,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多术式联合矫形重建”理念,为帅帅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团队凭借精湛技艺和默契配合,在数小时内精准完成了四项关键操作:

重塑“屋顶”(骨盆三联截骨术)精心截骨并调整髋臼方向,显著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面积,构建稳固的承重结构;

精准复位(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充分松解挛缩组织,将长期半脱位的股骨头准确复位到新塑形的、位置更佳的髋臼内;

调适“轴心”(股骨粗隆间旋转内翻截骨术)在股骨近端精确截骨调整角度,矫正畸形,使股骨头与髋臼达到最佳匹配,并适当缩短股骨以降低关节压力;

扫清障碍(髋关节清理术)清除阻碍复位的软组织,修复损伤结构,为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环境;

整个手术过程犹如在骨骼与神经血管丛中的“精雕细琢”,对主刀医生的技术、经验和解剖功底要求极高。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股骨头成功复位,髋臼覆盖显著改善,股骨力线恢复理想,宣告手术圆满成功!

团队协作铸就成功,一体化服务助力康复

医护人员看望术后患者

董良超表示:“这台手术的成功绝非一人之功,它离不开麻醉团队的精准管理、器械和巡回护士的高效配合、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保障以及手术助手的鼎力协作。” 术后,小儿外科、小儿骨科团队立即启动了“医护一体化”整合式服务模式,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术后管理。医护联合查房,明确每日观察重点,落实责任制优质护理,有效提升患儿舒适度,并给予专业健康指导,加速康复进程。术后一周,帅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成功的手术为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而科学系统的康复则是实现行走梦想的关键保障。”董良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反复强调,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且关键的过程,要在专业团队指导下,接受分阶段、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度维持与疼痛管理、中期的渐进性肌力强化训练、后期的负重行走与步态再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步态、增强下肢力量,最终帮助他安全、自信地回归学校生活和日常活动。

打破壁垒,点亮希望之光

“这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帅帅个人带来了曙光,更重要的是打破了连云港乃至苏北地区在治疗大龄复杂DDH患儿方面的技术壁垒。” 董良超表示,“它有力证明,即使错过了婴幼儿黄金治疗期,通过精准的个体化评估、成熟的多术式联合应用以及强大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我们依然能为这些大龄患儿争取宝贵的功能改善机会,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让他们有机会摆脱残疾阴影,拥抱更有尊严的人生。”

DDH——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DDH,即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婴儿出生时或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髋关节结构异常,表现为髋臼(骨盆侧的“碗”)对股骨头(大腿骨的“球”)的包容不足,导致关节不稳定、半脱位甚至完全脱位。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跛行、疼痛、关节提前退化(骨关节炎),甚至终身残疾。

董良超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出生后至6个月是治疗DDH的黄金窗口期。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是获得最佳疗效、避免复杂手术和远期残疾的关键!

通讯员 周思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