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搬 新 房!
来源: 常州发布
2025-08-23 11:07:00
走进武进区雪堰镇的雪东村自建区,
40套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错落有致,
工人们正在进行外部水电项目施工。
不时有村民前来查看工程进展,
迫不及待搬入新家。
作为武进区首个农民自主筹建的自建区,雪东村不仅实现了从“老破旧”到“新美齐”的居住蜕变,更探索出一条以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的新路径。
调动政策、资金、土地三级资源
政策引领、资金协同、土地盘活——“三级资源”联动是雪东村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早在2015年,雪东村就被列入全国32个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村。2022年,常州市形成了八条宅改支持政策,明确了建设用地使用、补偿结算和资金使用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事项,打通了宅基地所有权上升机制。
改革思路有了政策支撑,
钱从哪里来?
一方面,村民自筹资金能够有效覆盖宅基地建设及周边配套建设的费用,实现“资金平衡”;另一方面,雪东村创新设立村级“农转用”资金专户,统一纳入省级三资管理平台,实现资金闭环监管。该专户有效整合农户自筹资金、政府补贴与村集体支持,为项目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土地资源方面,雪东村坚持“集体所有、共享共用”,在满足本村农户需求基础上,开放镇域内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他村村民申请,实现宅基地资格权跨村流动,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
6月19日上午,雪堰镇雪东村农民自建区正式启动分房抽签仪式,40套新建农房迎来主人。其中9套被阖闾城村、雅浦村、南山村等外村人“认领”。“我在邻村生活了半辈子,一直没能申请到宅基地。现在政策放开,终于能在雪东村建新房了!”雪堰镇雅浦村村民李忠邢手握100平方米新房的房号,笑容满面。
打响区位、价格、质量三张名片
自建区的吸引力,不仅源于其制度创新,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居住品质提升上。
与原有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联排危房相比,新居层高9米,前后间距达13至15米,彻底告别了过去采光不足、道路狭窄、停车困难等问题。
新建小区规划有致,融入“一心两轴多组团”设计,配套108个停车位和院落式绿化,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更让村民心动的是性价比——通过政府补贴和集体统筹,自建农房每平方米成本仅约3000元,“安居梦”更加可触可及。
探索智慧、公约、自治三重治理
房屋建起来,更要管得好。面对开放式社区的管理挑战,雪东村探索出“智慧安防+村规民约+自治组织”三位一体的治理新模式。
智能道闸、高清监控覆盖主要公共区域,提升社区安全感;由宅改户代表、村干部等组成的自建区管理委员会牵头制定《管理公约》,对停车、垃圾分类、房屋外观等作出规范;通过定期例会、分工负责、众筹管理费等方式,实现民主共治、长效运营。
这一模式既降低管理成本,
也增强居民归属感,
构建起“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治理共同体。
雪东村的自建区实践,不仅是一次农房更新,更是一场关于土地、权利与治理的综合性改革。它打破村域壁垒,激活要素流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为苏南地区破解农村建房难题、优化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了“雪东样本”。
这一实践,是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中的基层回应,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殷雯馨 黄若云
通讯员:李康
摄影:高岷
编辑:张钰颖
校对: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