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小零件”如何创造“大价值”?这家企业用8年时间写出答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3 11:54:00

8月23日,晨曦初露,位于扬州西郊仪征市新集镇八桥工业园的扬州宏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内已灯火通明,一批批精密零件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18项专利技术和“产学研”深度协作模式,成长为长三角粉末冶金产业带上一颗新星。

“小零件”广泛应用大领域,为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供货

郭仁煌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2002年中专毕业后进入扬州开发园区同类型企业,从粉末冶金技术员起步,先后从事装模工、销售、技术、生产等岗位。深耕行业二十余年间,全面掌握了从粉末制备、成形、烧结到加工的全流程核心技术,成长为业内行家里手。2017年,郭仁煌创办扬州宏佳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汽车零部件与高合金材料零件研发生产,实现了从技术骨干到企业家的转型。

生产车间

在宏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将金属粉末投入生产线,通过粉料的压制成形、高温烧结等环节制成产品,产品应用于电动工具、汽车、智能家电及机器人等领域,为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供货。“我手中这颗电机起步齿轮,虽然个头小,但它是扫地机器人电机的关键零部件。”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王正斌介绍,该产品是宏佳新材料自主研发的产品之一,月产量达30万件。

“小而强”产品

小零件,大学问。公司展厅内,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性能突出、应用场合千差万别的小零件,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玻璃柜中。成品出厂环节,企业设有全检室,工人在显微镜前仔细辨别产品外观,严格出厂要求。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口碑。公司总经理姚国平告诉记者,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技术优势并非一劳永逸。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持续创新。每当接到新的产品定制需求,研发团队就会立即展开技术攻关。

今年启动千万元级智能化技改项目,企业产能将提升三成

记者采访了解到,就在去年,南方一家知名扫地机器人企业因材料和结构设计原因,零件始终无法通过耐久性测试而陷入困境。郭仁煌在行业展会上了解到,该企业研发的扫地机器人,在测试连续运转数小时后就会出现卡滞无法启动的情况,整机故障率高达10%。“他们带着问题样品找到我们时,距新品上市只剩三个月了。”郭仁煌说,公司立即组建专项攻关团队,通过三次模具结构优化和两轮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调整,最终开发出既满足客户测试需求,又能够批量稳定生产的材料和生产工艺,保证了新品上市。这次成功合作为宏佳新材料打开了机器人市场的大门。目前,该扫地机器人企业已将起初步齿轮、减速牙箱等核心零部件放心交由宏佳生产,仅今年订单金额就突破400万元。

技术创新

据悉,公司投资建设智能化车间,引入工业机器人精准操控生产线,实现生产全流程标准化。随着2025年千万元级智能化技改项目启动,企业产能将提升30%。与南京理工、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助力突破技术瓶颈。目前企业产品已进入汽车、机器人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研发团队构成呈现“双轨并行”特点:既有来自行业内的资深工艺专家,也吸纳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对于科研人才,必须给足发展空间,首先要在待遇上留人。”郭仁煌介绍,企业研发费用目前已经达到企业整个营业收入的8%以上,优秀者还将获得期权。

值得一提的是,宏佳新材料落户新集的过程中,镇政府给予“全周期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随着企业产能扩张,镇政府主动对接用地需求,响应企业诉求。近三年,政府累计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专利补贴等政策资金超280万元,助力企业从初创团队成长为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行业新锐。在新集,更多“宏佳故事”正在续写。

通讯员 赵磊 赵雄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