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学子湖北支教:21天定制“乡土课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6 15:20:00
2025年盛夏,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宁青筑梦·硒望花开”乡村振兴促进团,跨越1280公里,在“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启了一场特别的“乡土实践课”。大学生团队以“教育帮扶”为核心,针对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课程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状,用21天的时间为40余名乡村儿童量身打造了一套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与本土特色的短期课程。
告别“填鸭”教育:定制“没有围墙的课堂”
团队抵达后,通过与当地教师座谈、走访学生家庭等方式,深入调研乡村儿童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及学校现有课程结构。基于此,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打造了“没有围墙的课堂”,涵盖自然探索、人文历史、美学教育、体育锻炼、科学实验和生活技能等多个领域。
课程采用手工制作、科学实验、户外活动等趣味横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火山爆发”模型,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在特色文化课的课程设计中特别融入了土家族苗族文化元素。每日清晨,村委会广场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这是团队的“摆手舞大课堂”。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与文化内涵,深入理解这一传统舞蹈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
注重课程延续:让阅读兴趣萌芽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团队在校期间发起爱心书籍募捐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响应,累计收集各类图书200余册。经过精心挑选,团队举办了温馨的图书捐赠仪式,一本本带着温度的书,承载着知识与希望,被郑重地交到孩子们手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
团队意识到,乡村儿童的自信心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石。因此,团队特别设计了心理游园会、趣味运动会、反诈剧场等活动,并走访了10户留守儿童家庭,同时团队联合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研联合第五党支部,发起线上书信交流活动。大学生们与乡村孩子们分享成长故事、解答学习困惑、传递温暖鼓励。用持续的心灵陪伴和精神支持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认识自我。
21天的时间虽短,但团队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大学生们不仅为孩子们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地村委会表示,这种定制化、趣味化的课程,不仅为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是为乡村教育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通讯员 黎英娇 蒋海蓉 王燕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