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供电保驾护航!一只 “太湖 3 号” 青虾撬动乡村振兴,薄弱村变身乡村振兴样板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6 17:28:00

扬子晚报网8月26日讯(通讯员 刘雨桐 吴启超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8月26日,镇江丹阳市延陵镇行宫村的“太湖3号”青虾虾苗繁育基地内,负责人马明正指着塘内欢快游动的青虾,向前来学习养殖技术和订购种苗的客户详细介绍当前“太湖3号”青虾的繁育情况、种苗存活率及养殖要点。

行宫村青虾养殖湖掠影

行宫村曾因农业发展水平不足、招商引资困难,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被归为革命老区相对薄弱村,如今靠着一只“青虾”成功翻身,跃升成为镇级乡村振兴样板村。

地处茅山老区的延陵镇行宫村,人均耕地不足1.2亩,但优质水面资源达8000余亩。当地村民此前大多以养殖鲢、鳙、草、鲤“四大家鱼”为业,可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亩均利润曾一度低于800元,不少养殖户辛苦一年扣除饲料、人工成本后,还陷入亏损困境。在丹阳市政府通过调研水域优势、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对接科研资源等方式的鼓励引导下,近年来,行宫村逐步转型发展青虾特色养殖,推动传统渔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2024年6月,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为青虾基地增容送电

得益于当地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域条件,以及村民多年积累的水产养殖基础,2023年5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经实地考察水质、评估养殖配套条件后,将行宫村确定为全国首批“太湖3号”青虾授权繁育基地。“太湖3号”青虾具有个体大、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显著优点,市场批发价最高达600元每千克,远高于传统鱼类收益。

2024年6月,随着市场需求激增,行宫村“太湖3号”青虾虾苗繁育基地由80亩扩至200亩。因青虾对水中溶氧量要求极高,增氧泵需24小时运转,为满足虾塘供氧需求,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下称“丹阳公司”)新装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新立22基电杆,架设低压线路705米、低压电缆46米,并将电表直接装到鱼塘旁,保障60台3千瓦的增氧泵同时运转。

升级后的基地,年产青虾种苗从1万斤升至4万斤,种苗存活率也提升至90%以上,不仅能充分满足全市近500家青虾养殖户共3万余亩水面的种苗需求,还远销浙江、宁夏等地,深受当地养殖户青睐。

眼见青虾养殖市场前景广阔,马明主动分享养殖经验,带动越来越多的行宫村人把养虾当成主业,养殖户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如今的120余户。丹阳公司针对涉青虾产业用电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推广“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提前布局农网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扫清电力障碍。

在可靠电力的守护下,2024年全村青虾养殖面积扩大到3000余亩,当年行宫村养殖户每亩青虾年收入达5000元,是此前养殖“四大家鱼”的6倍多,昔日的“亏损塘”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的“聚宝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较上年实现翻倍,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8月6日,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延陵供电所台区经理林统(左)、周阳(右)对虾塘线路、设备进行用电检查

不仅要“能通电”,还得“通好电”。养虾比养鱼更依赖供电可靠性,尤其在夏季高温期,水中溶氧易不足,停电超过30分钟就可能引起青虾大批量死亡。当前,针对高温天气和用电高峰,丹阳公司组建专项服务小队,每周至少开展1次上门服务,细致排查虾塘的增氧泵线路、电表箱密封性、周边用电环境等,对发现的线路老化、接头松动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向行宫村120余户青虾养殖户发放《农业生产安全用电告知书》,详细标注好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及24小时抢修电话。夜间,工作人员还会开展线路巡视和红外测温,重点检查线路接头、刀闸、变压器等关键部位,及时排除线路和设备隐患,让电力服务始终紧随青虾产业发展脚步。

如今,延陵镇立足行宫村青虾产业打造的“青虾科技小院”获省科协认定,为青虾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实验基地,计划开展青虾种苗优化、智能养殖技术研发等项目。届时,行宫村青虾繁育基地规模将超800亩,年产值超800万元,可带动周边500余户养殖户增收,进一步壮大区域特色水产产业,让“青虾致富路”越走越宽。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