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一水能两用一田可双收,藕田里“游”来小龙虾,柬埔寨客人盛赞“生态种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6 18:08:00

8月26日,时已初秋,日头仍毒。扬州西郊仪征市新集镇天安村连片荷田内,娇艳荷花已近尾声,碧绿莲叶仍亭亭如盖。烈日当头,这里迎来一群“贵客”——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人才(江苏)研修班成员。客人们忘记了炎热,在小龙虾游来游去的藕田边流连忘返。大家好奇地边看边问,忙坏了研修班授课人、当地“生态种养”导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内知名生态养殖专家张家宏。

藕虾共作,小龙虾收入是荷藕的4倍左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荷藕种植为天安村传统特色农业产业,莲藕种植面积近千亩。今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专家张家宏指导该村在20亩藕田实施“藕虾共作”生态种养项目,改变长期以来收获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天安村党总支书记彭巍介绍,荷藕种植每年每亩净收入约1000到1500元,小龙虾养殖收入每亩能达6000元左右。藕的品种较多,有早藕和晚藕,早的每年6月份收获,迟的来年2、3月份收获。小龙虾可以养三茬,头茬3月初到4月底收获;二茬5月中下旬到6月底7月初收获;三茬9月中下旬到11月初收获。

藕田旁“小课堂”(右1为张家宏)

研修课堂

“小龙虾是天生的‘清道夫’,喜欢吃藕田中的杂草嫩芽、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危害莲藕生长的害虫。它的排泄物,是莲藕生长所需要的天然有机肥料,又省下了化肥投入。有机肥滋养出的莲藕,口感更糯、风味更佳。”彭巍说,这种“龙虾残饵—虾粪肥田—促长莲藕生—浮游生物肥虾”的资源循环转化互动,改善了藕田水质底质环境,实现了“以虾促藕、以藕养虾”的和谐共生。

“藕虾共作”和“一稻三虾”异曲同工各美其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张家宏教授创立的“一稻三虾”种养模式声名远播,所谓“一稻三虾”,是指一年能收获一季稻谷、两茬成虾和一茬虾苗。小龙虾虽然能在污水中生活,但更喜欢水质清新的环境,优质水环境出品的小龙虾,品质更优。在水稻田里套养小龙虾,可以实现稻虾双丰收。这种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其本人获得“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全国最美科技志愿者”等殊荣。身为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资深指导专家、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生态学会理事的张家宏告诉记者,“藕虾共作”和“一稻三虾”异曲同工,各美其美。

获赠新书

现场翻阅

“稻田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或水禽等水生动物养殖有机结合,通过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效益流循环,充分发挥水稻、水生动物的互利共生作用,构建高产、高效复合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藕田养虾,道理类似,藕田水更深,荷叶的遮阳效果更好,更容易‘留存’和‘养护’小龙虾,选择最佳销售时机。”张家宏表示,水温影响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稻田水浅,晴热天气水温易高,达到一定温度会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影响活力和品质;藕田水深可达1米5,即使是盛夏水温也不会很高,小龙虾可继续生长,“待价”而售,实现效益最大化。碧绿荷叶下,蕴藏着“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致富密码,“一藕三虾”新型高效绿色低碳农业技术,能够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柬埔寨客人感言:在江苏学到了先进模式和技术,收获很大

记者现场注意到,柬埔寨客人在藕田边问这问那,在研修班课堂上认真做笔记,每人获赠厚厚一册张家宏教授的生态种养新作,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研修学习团团长、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官员达拉说,通过网络了解到这种科学种养模式,刚刚又看了现场,开了眼界。柬埔寨有些地方也在实施,但数量很少,实施的深度还不够,这次来到中国,来到江苏,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收获很大。

连绵藕田

张家宏展示“藕田虾”

“中国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很先进,听了张家宏教授的讲述,启发很大。这是我第一次来江苏,江苏的农村环境很好,很宜居,特别美,种养类型很全面,生态保护很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么多科学有效的知识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我们要带回去。”达拉对记者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