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从 “燃油轰鸣” 到 “电动静音”,句容台泥矿山打造传统矿业绿色转型 “样板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7 12:27:00

扬子晚报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裔宁 记者 姜天圣)今夏以来,句容地区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多次突破39℃,居民纳凉与企业稳产需求叠加,致使句容电网负荷连续2次创下历史新高。在当地经济发展与用电格局中,水泥行业既拉动经济发展,也是用电“主力军”,而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句容台泥”)旗下的矿山,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的核心供应基地,正以一场深刻的“零碳革命”,为传统矿业绿色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8月19日,句容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杜豫喆(男)、丁若轩(女)来到句台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用能分析并针对企业新装储能项目进行指导。


句容台泥矿区坐落于黄梅镇云塘村,这里因盛产优质石灰矿石,自明清时期便有烧石灰的传统。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世纪90年代,句容台泥在此建矿,矿区占地面积达4516亩,石灰石储量3.2亿吨,开采出的石灰石经破碎后,通过一条长达16.4公里的皮带输送长廊直抵厂区堆场,是企业年产420万吨水泥的“原料生命线”。

句容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在台泥水泥,检查无人电动矿卡充电设备

然而,传统矿山运营曾是“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代名词——矿区内燃油矿卡昼夜轰鸣,不仅油耗高、排放大,还存在驾驶安全隐患。随着“双碳”目标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逐步纳入碳市场,矿山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2022年年底,句容台泥率先破局,为矿区配备14台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构建起“爆破-开采-运输”全流程数字化作业体系,让这座老矿山焕发出“零碳”新活力。

这些智能矿车堪称矿山的“绿色尖兵”:车身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重感知设备,依托5G专网毫秒级响应的智能调度“神经中枢”,可自主完成路径规划、障碍物躲避,以及“装料、运输、卸料、自动泊车充电”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数据显示,这批电动矿车年运输石灰石达473万吨,仅消耗电能146万千瓦时;与传统燃油矿卡相比,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近80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00余吨,相当于15万棵树的年吸碳量,彻底告别了“黑烟滚滚、噪音扰民”的旧貌。

句容台泥坐落在长江岸边,是句容地区重要工业企业

矿山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稳定电力的“硬核支撑”。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句容台泥近三年稳居句容市水泥行业纳税头牌,其生产全链条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从矿山采矿到厂区熟料煅烧,设备一旦启动便不可中途停机,停电不仅会导致生产中断,更可能造成数百万元经济损失。国网句容市供电公司深知这一点,三十余年来始终以精准服务为企业转型“托底”。

早在1993年企业项目落地之初,国网句容市供电公司便深度对接需求,克服山区复杂地形与协调难题,投资新建42基铁塔、架设2条110千伏线路,为企业量身定制双电源供电方案,确保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可无缝切换,从根源上规避停电风险。今年3月,供电员工邢强、汪鹏在“人巡+机巡”特巡中,发现矿区19#铁塔导线上缠绕13米防尘网——若遇雾雨天气,湿透的防尘网会变为导电体,极易引发线路短路跳闸。他们迅速联动企业生产负责人谢文强,制定激光炮带电消缺方案,仅用半小时便清除隐患,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导致订单报废、赔付百万违约金的危机。

句容台泥屋顶光伏俯瞰

在“零碳”转型路上,电力服务更是全程“加码”。2023年,句容台泥利用厂区屋面、水池面建设12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电站,容量达1107kW,年均发电量110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吨。国网句容市供电公司提供“一条龙”技术支撑:优化光伏板安装角度以最大化利用光照、设计安全并网方案、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接入流程,还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光伏运行状态,让绿电稳稳“流”进矿山与生产线。2024年,企业斥资1.2亿元升级原料粉磨系统,用辊压机替代传统立磨机,供电公司又开辟绿色通道,为其新增1.6万千伏安变压器。改造后,单台原料磨循环风机年节电140万度,全厂年节电量超2400万度,颗粒物排放浓度骤降至5毫克/立方米,仅为改造前的十分之一。

如今,国网句容市供电公司已将句容台泥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一户一册”专属档案,“一对一”匹配资深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每月主动上门,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跟踪企业总负荷、关键设备运行状况,结合数百套用电设备现场巡检,精准预判用电需求波动,提供科学用电建议。在稳定电网与绿色电力的双重赋能下,句容台泥矿区不仅实现了从“燃油轰鸣”到“电动静音”的转变,更推动企业整体完成从“灰白黑”传统水泥生产到“蓝绿银”零碳发展的华丽转身。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新赛道上,这座扎根句容三十余年的传统矿山,正以电力为笔、绿色为墨,书写着传统产业向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迈进的新篇章,为更多传统矿区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句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