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南翼”,即将腾飞!
来源: 连云港发布
2025-09-12 21:05:00
东朝黄海,南带灌河,北依云台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核心区、先导区
连云港的南翼
灌云的县志注定要为“十四五”
的县域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陆上,2020年12月,连镇高铁全线建成通车,与连盐高铁一起贯穿灌云;
空中,2021年12月,坐落在灌云县小伊镇境内的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海上,位于灌云港区的燕尾港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和连云港南翼重要组合港,向西过灌河与滚滚大运河连接,向东直通滔滔大黄海……
便捷交通的加持让灌云这只港城“南翼”展翅欲飞。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
被誉为连云港徐圩新区“后花园”
招商引资是园区
“腾笼换鸟”的“头号工程”
“十四五”以来,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锚定“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重要板块”这一发展目标,把大办工业、抢上项目作为关键之举,办成了诸多既利当前又谋长远的关键大事,经历了一场从“小化工围海”到“大产业开篇”的深刻蝶变。
临港产业园区强力推进123家不达标化工企业关闭退出,腾退土地1万余亩,一举打通“小化工围海”的多年梗阻。
同时,在发展布局上,园区全面融入连云港石化基地,全力打造10.64平方公里连云港石化基地拓展区,规划启动24.36平方公里发展储备区。
嘉澳生物航煤项目产品顺利出海,盛邦新材芳纶项目一期实现量产,连云港碱厂项目顺利投产,钻石木、恒基等项目相继开工,伊森、华伦化工等一批新项目成功落地……
5年来,累计74个过亿元项目签约,以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海洋经济、新能源为主导的“3+N”产业体系全面拉开,形成了“一核三带多组团”发展模式。
2023年,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复核认定。随着转型的深化,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2025年均有望突破百亿。
项目建设是灌云县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十四五”期间,灌云县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39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5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43个。每年新签约项目中,高端石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链项目占比超过70%。
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主题服饰产业聚集发展区。
据统计,灌云主题服饰网络销售额已占全国份额的60%—70%,带动5万余人就业。以主题服饰为代表的灌云现代服务新业态、新场景加速形成,服务业占比提升到53%。
此外,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恒基新材料一期计划年内建成投产,蜂巢新能源项目已开工建设;
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和利通、五洲船舶等企业抓住市场有利时机,积极扩大生产规模,预计新增产能13万吨,抢占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先机;
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鹰游、恒邦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以科伦多、紫燕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和以轨道交通、罡阳轴研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
生动画卷正在灌云大地徐徐展开
“十四五” 以来
灌云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以上
2024年达159.08亿元
形成稻米、大豆+豆丹
小麦、生猪、肉鸡等5个
1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
灌云县先后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争先进位奖等荣誉。
“灌豆5号”大豆新品种进入国家区域试验;
银丰食用菌公司选送菌种搭载“实践19号”卫星参与太空育种;
芦蒿保供生产基地建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老旧设施棚体改造四大典型案例;
“强组织、帮产业、促共富”工作经验做法被省委《调查与研究》《群众》等专题推介;
灌云县有机质处理中心成为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标杆;
灌云豆丹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紫苏、芦蒿、浅水藕等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既丰富了百姓餐桌,又绽放出富民新活力。
记者:杨华 通讯员: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