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科技等加速“团圆的脚步”,“宝贝回家”亲历社会“善”的变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4 20:37:00

在公益寻亲的道路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加速团圆的脚步。“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跟记者分享了一段令人震撼的经历: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一则寻亲信息,仅十几分钟,便成功帮助一对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成功相认。

她告诉记者,这则“最快团圆”故事的背后,是AI人脸识别、大数据定向推送等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公益寻亲的缩影。与传统寻亲方式相比,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了主动比对和精准推送,“一个寻亲信息发出去,几分钟就有可能收到反馈”。

再比如,备受全国关注的被拐女孩杨妞花,在“宝贝回家”帮助下录制视频并定向推送至贵州有关平台,被其亲戚看到并认出,促成了姐妹时隔多年的重逢。视频的感染力,让寻亲信息从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温暖的故事,激发了全社会的共情与行动。

张宝艳还用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宝贝回家”2024年助力1975个家庭团圆,2023年是1600多例,“显著增长的数据说明,效率的提升与技术赋能密不可分。”

因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公益共建的重要力量,可以显著提升公益行动的社会实效。张宝艳分析表示,“善”不止捐赠,而是去参与,去改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他们参与公益项目有很大优势,可以利用其各自的专业能力赋能公益,实现“1+1>2”甚至“大于n”的效果。

此外,影视剧创作也在推动公众打拐意识觉醒。张宝艳告诉记者,都曾引发热议的《亲爱的》《失孤》等多部影视剧,均从“宝贝回家”真实案例取材,这些作品还在片头、片尾嵌入寻人信息,进一步放大寻亲声量。

谈及社会“善”的变迁,张宝艳深有感触,“过去大家认为打拐只是政府的事,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改变社会现象需从每个人做起。”善不仅是捐赠,更是参与和改变,“小善积累起来,终将推动社会向善而行。”她说,如今杨妞花自己也已成为“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她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

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已累计帮助超过15,000个家庭团圆,并延伸至烈士寻亲等公益项目。这条走了十九年的漫漫长路,因科技加持、多元参与而越发宽阔明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拍摄 | 陈金刚 杨恒国  戎毅晔

剪辑|王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