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苏北小村当了55年“村医” 用一生履行“守护乡亲健康”的承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5 13:53:00
“世芳,帮俺看看这个药应该怎么吃”,9月12日上午,在江苏徐州铜山区马坡镇双楼自然村里,73岁的李桂英拿着一盒药,走进74岁的邻居张世芳家,多年来,她已经习惯到这位邻居姐妹家“寻医问药”。
从19岁那年初到双楼,到如今已74岁高龄,张世芳以“村医”的身份,为这个苏北小村整整服务了55年。2012年,张世芳就已正式办理退休,然而,她只是把办公地点从村卫生室搬到家中,将家改造成了“免费诊所”,“19岁那年,我向上级申请留村,说的理由是‘村里太缺医生了,我要留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这是我的承诺”。
19岁那年 她许下了承诺
张世芳是马坡镇王堂村人,1970年,刚满19岁的她迎来了一次人生“选择题”。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派她到卫生系统工作,当时上级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到双楼大队(今马坡镇双楼自然村),成为村卫生室的备选村医,二是到当时的马坡人民公社卫生院化验科工作。
这道选择题似乎不难给出答案——公社卫生院当时每月能拿到23元工资,办公环境舒适。村医岗位,除了待遇微薄外,大多数时间要走村串户,风里来雨里去奔波。19岁的张世芳却没有太多犹豫,她在汇报时表示,“公社卫生院不缺我这样的人,但村里太缺医生了”。张世芳告诉记者,在她很小时,就目睹了村里因为缺医少药,村民生病时,常常只能在床上“硬挺着”,有些人还不得不寻找各种“土法偏方”,却因疗效不好承受巨大痛苦。家人经常跟她说,“邻居都夸你聪明、有出息,你得为大家做点什么!”
张世芳很快找到大队书记,许下了承诺:我要留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
扎根一线42年 门板敲出了大大小小的坑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上岗前,张世芳先去卫校接受了两年培训。作为班里唯一的女学生,她的努力有目共睹,考试成绩好的远近闻名,很多人都说她会有一个好前途。
回到双楼大队行医后,张世芳发现,卫校的两年时光多么轻松惬意。当时的双楼大队有130多户村民,村落面积大、住户分布散,她和同事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背着沉甸甸的药包走村串户做“巡回医疗”,挨家挨户为老人量血压、给孩子做检查、给患病村民送药。白天奔波不停,夜晚也难得安稳。村民们身体不舒服,无论多晚都会上门求助,张世芳家的门板上,渐渐被敲出了大大小小的坑。在没有手电、没有路灯的年代,摸黑走十几里地去村民家看诊是常事。有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高烧不退,张世芳担心老人出意外,在老人床边守了整整一夜。因为没有钟表,她没察觉时间流逝,直到天亮时看到老人体温下降,才松了口气,又背着药包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三间瓦房、一位同事,张世芳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干就是42年。期间,身边的同事换了一任又一任,不少人被调去镇里卫生院,有了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初那个大家眼中有着“美好前途”的张世芳,却把自己牢牢钉在了村里岗位上,她不叫苦,也不抱怨,因为在她心里,当初的承诺就是自己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2010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她,因村民们“离不开她”的强烈请求,又选择返聘,继续留在村卫生室工作了两年。
退休后 她将自家改造成“免费诊所”
2012年,张世芳终于正式退休。本想好好歇一歇的她,却发现乡亲们依然习惯找她看病。“一辈子都在牵挂大家的健康,哪能说放下就放下?”看着村民们信任的眼神,张世芳又作出了一个决定,将办公室搬到家中,自己出资置办听诊器、血压仪,将家打造成一个“免费诊所”。
这一坚持,又是13年。家里的门,一如从前,被各种“咚咚”声敲开。测血压、咨询用药,询问“去哪家医院看病更划算”,“头疼脑热来听建议”……无论多么琐碎的问题,张世芳游刃有余的一一化解。“这么多年,世芳就像俺家里人,大家都信她,有什么不舒服、用药上有不懂的,第一时间就想先找她问问”,73岁的李桂英告诉记者,在村里,世芳被任何人都受到大家尊敬。
从19岁到72岁,从村卫生室到自家小屋,张世芳用55年的时光,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含义。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个平凡的日夜,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谈及当年自己作出的选择,张世芳笑呵呵地表示:“我从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我向大家许下了承诺,就会身体力行去践行,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履行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李晨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