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00里,新疆伊宁村干部“如皋取经”
来源: 如皋发布
2025-09-16 14:44:00
从徐湾社区的茂盛梨园
到南东陈社区的智慧警务
再到万富社区的艾草河坡
……
来自新疆伊宁县的
18名村(社区)“两委”正职及后备力量
跨越8000多里
在我市东陈镇展开
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交流学习
梨园结出“共富果”
特色IP赋能乡村振兴
01
“尝到家乡的味道,让我倍感亲切。”走进徐湾社区梨园,伊宁县喀什镇喀拉巴格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巴提惊喜地发现,园内部分梨树竟是从新疆引种的品种。他跟着徐湾社区的村民一起,为梨子贴标签、套纸套,再整齐地码进包装箱里,这也让他萌生了新想法,“等这一季梨全部卖完之后,我们想推荐更多新疆水果来到如皋。”
“村子道路整洁、特色产业兴旺,就连梨园都是研学基地和亲子课堂!”走在徐湾社区的道路上,伊宁县的实践锻炼人员连连惊叹。从2017年种下第一棵“苏翠1号”梨树至今,徐湾社区不仅成功打造了自己的IP,还探索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新模式。“来之前就了解过徐湾翠梨,最让我震撼的是他们打造了属于自己的IP。”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下萨地克于孜村村委委员蒲佳妮表示,“如皋把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电子商务相结合,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咱们徐湾的翠梨形美、皮薄、味甜......”社区直播间里,伊宁县的实践锻炼人员亲自参与了带货,社区巧妙搭建起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云端桥梁”,微信小程序、电商平台齐头并进,不仅让新鲜的翠梨走俏市场,还把梨膏、梨糖等衍生农特产品也推向了全国。“直播上有好多经验可以学习。”伊宁县吉里于孜镇五道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买地努表示,希望今后可以通过直播间推介更多新疆的特产,让新疆和如皋、南通一直保持良好的交流。
智慧治理织就“平安网”
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02
“智慧赋能,可以绘制电子地图实现重点要素融合,一图通览......”
“科技助力,可以用无人机开启‘陆空一体’巡逻模式......”
在南东陈社区警务室内,伊宁县墩麻扎镇托海村治保主任伊仔哈尔·玉山江听着社区干部的讲解,认真地将学习到的经验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去年5月建成启用的“警网融合工作站”,不仅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地图上标注了辖区内的企业、关爱对象和监控点位,遇到突发案事件时,能够迅速定位附近的监控点位,立即开展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皋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敢于尝试新方法,充满了‘闯劲’和‘创劲’,谈工作数据详实、具体,一切都是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伊仔哈尔·玉山江告诉记者,值得称赞的还有警务室推行的无人机勤务模式,无人机可以做到定位巡航,点击跟随模式就可以在空中跟随警车一起同步开展巡逻,实现陆空巡逻一体化。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升了快速反应、应急处突的能力,还能有效排查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回去以后可以借鉴如皋精细化的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伊宁县实际,探索建立更有效、更温暖的管理体系。
“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伊宁县麻扎乡协合买里村村委会副主任伊力亚斯江·赛达合买提表示,在南东陈社区跟岗锻炼期间,从社区服务的精细管理,到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从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到生态保护的有效举措,每一个领域都给他带来了太多新的感受。他关注到社区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设使用社区集体厂房的做法,并了解到社区通过与村企签订出租合同,每年可增加村营收入40多万元时,不由连连称赞,“如皋这边村子和企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值得借鉴学习,既解决了群众就业,又提高了老百姓生活水平。”
艾草长出“生态金”
绿色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03
“我们伊宁县有好多路肩、街面上都长了野草,定期需要进行除草,既费时又费力,希望能在如皋这边寻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抱着这样的目标,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买买亚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图尔汗江· 阿力木江来到了万富社区“取经”。
在万富社区,连绵的艾草沿着河坡铺展,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这里曾经是垦坡种植的“重灾区”,如今却成为生态治理的样板区。社区有10条总长12600米的四级河道,曾因垦坡种植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2024年,社区从端午节挂艾草习俗中获得灵感,创新性地在6800米河坡开展艾草种植试验,推出“集体栽种+农户管护+收益归己”的治理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艾草护坡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水土流失减少90%,河坡绿化率从30%跃升至95%;社区年节省整治成本超5万元;沿河农户每户年增收约200元。“今天看到了艾草的项目,我想把艾草种到家乡道路长野草的地方,有效利用土地,给老百姓带来利益,也改善环境。”图尔汗江· 阿力木江找到了答案。
“我们学习如皋因村施策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村庄做好产业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试点先行、积极探索,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选择基础较好的农村进行试点,复制如皋的成功经验,强力推动伊宁的特色农牧业,与旅游康养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学习如皋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经验,提升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上皇宫村党建专干木合力赛木·巴合提亚尔表示,在如皋的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希望建立起常态化的干部互派机制,让伊宁干部学习如皋的产业培育基层治理经验,同时如皋干部也可以到伊宁了解边疆地区发展特点,形成双方学习的良性互动。
在东陈镇实践锻炼期间,听到村干部一个个创业的精彩故事,看到如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感受着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带队组长、伊宁县曲鲁海乡赛依买里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外克力·海米提感慨道,“东陈镇不管是镇领导还是村干部,都习惯‘泡在村里’,真正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把‘服务村民、带动增收’落到了实处。村两委不只是‘管事务’,更是‘找路子’,从组织村民抱团发展产业,到解决家门口的民生小事,每一步都围绕村民的需求,这让我清晰了‘作为村支书,该抓什么、怎么抓’的方向。”
如皋用实践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伊宁县的实践锻炼人员纷纷表示,将把如皋的“真经”带回家乡,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适合伊宁的发展之路,共同书写东西部协作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两地交流合作的深入推进,如皋的创新实践正在天山脚下生根发芽。从长江之滨到伊犁河谷,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正在续写东西部协作的崭新篇章。
记 者|蔡 易 崔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