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沪通携手,国企赋能 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6 17:58: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9月16日上午,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式举行。会上,南通市与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以及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本次活动以“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围绕船舶海工、海洋产业相关领域,在技术、产教、产才、投融资等方面举办多场交流、商务、学术会议,集中展示中国船舶海工行业创新发展成果。日韩、芬兰、丹麦、印尼、埃及等国使领馆代表、商贸机构负责人;国内外船舶海工知名企业代表;高校、科研院所、船级社、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参加。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深耕不辍。南通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南通牵头泰州、扬州,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的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极地探险邮轮、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40多个首制装备,从南通驶向深蓝。目前,南通市已初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在新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建造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当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处在绿色转型、智能转型的关键阶段。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南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家化,加快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聚集。南通将放大江海交通优势和国家级集群协同交流,构建沿江船舶海工制造带,沿海新型海洋装备制造带和船舶海工经济高地,“两带一高地”的发展格局,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方针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船舶海工产业是江苏最具产业标识度、首位度的产业集群,造船市场份额占全国超45%,海工装备建造规模约占全国1/3。全省已建立研发设计、造修船、海工装备、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南通、泰州、扬州3市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要更好发挥通泰扬国家级集群牵引作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船舶产业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世界级的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

目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在新一轮上升周期中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也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说,中国船舶工业顶住了外界的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数据显示,1-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8%、70.2%和65.6%,连续16年保持世界第一。全行业效益水平超过9%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了我国船舶海工产业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南通市与与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以及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合作签约,围绕船舶海工产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达成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合作协议,将推动沪通两地发挥产业互补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

会上,发布了中国船级社《海上制氢设施指南2025》,中国船级社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战略,聚焦海上氢能发展,历时两年深入研究,最终编制完成了《海上制氢设施指南》,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的出台不仅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更将有力推动我国海上氢能产业链朝着规范化、安全化、规模化方向加速发展。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5》、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2025新技术新产品;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船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首届船舶设计大师胡可一作《创新—船海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专题报告。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