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它不“好看”,你喜欢吗?

来源: 海安发布

2025-09-16 19:41:00

编者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在海安的大地上静静流转,织就出一幅绵延不绝的丰饶画卷。每一季的收获,都是时光写给大地的温柔诗行,是农人与岁月之间无声而深情的对谈。

那些在节气更迭中如期而至的硕果,承载着阳光雨露的眷顾,也凝聚着无数双手的耕耘与坚守。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海安发布特别推出《“丰”味海安》系列报道,与你一同解锁属于这座小城的丰收之味,感知“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共品这氤氲在烟火人间的秋日喜悦。

首期推文《它不“好看”,你喜欢吗?》,我们跟随戴伍兰奶奶的脚步,走进花生地。从田间地头弯腰采收,到庭院里仔细分拣,再到灶台边精心烹煮,用一粒花生的旅程,串联起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甘甜。

一挖一拔  收获饱满果实

花生地里,绿油油的叶子随风轻摆,底下藏着饱满的果实。戴奶奶递给我一张小板凳和一把磨得发亮的小铁锹,叮嘱道:“先松根边的土,再整串拔。”我左手紧紧握住锹柄,用力插进土中,轻轻一挖,土块便松散开来;右手迅速攥紧藤蔓,猛地往上一提,挂满果实的“金果果”带着湿泥跃出地面,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心头一喜。

戴奶奶说,拔出的花生不能随意丢弃,要摞在一旁,攒够一小堆再搬到一边。我认真照做,挖了搬,搬完挖。没一会儿,手心就被铁锹柄磨得发烫,腰也酸得发僵,每弯一次腰都要扶着膝盖缓缓直起身子。可戴奶奶却像不知疲倦似的,动作从未慢过半分。望着路边渐渐堆高的花生堆,再看田埂间连片的绿意,我恍然领悟,丰收的背后,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汗水与辛劳。

一摘一放  装满丰收篮子

好不容易收完一片花生地,我们围坐在田埂边,开始摘果实。我拿起一株花生,仔细观察,饱满的果实鼓得像小元宝,捏着能清晰感受到里面两粒花生的硬实,空瘪的果实则软塌塌的。

我捏着带泥土的果实,轻轻一摘,将饱满的放进脚边的篮子。手指反复做着摘、放的动作,不一会儿就酸得不行了,手指和指甲缝里都沾满了泥。想擦汗,只能用胳膊肘勉强蹭一下,模样好狼狈。没想到摘花生也如此费功夫,这一颗一颗地挑选,简直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戴奶奶一边摘一边笑着安慰我:“慢慢来,你看这篮子里的花生,不是越来越多了嘛。”等竹篮终于沉甸甸的,我们提着往家走。戴奶奶说:“回家先搓洗干净,就能煮着吃。”这话一出口,我感觉胳膊更酸了,想吃到一口花生,竟是如此不易。

一搓一洗  展露花生本色

回到戴奶奶家,我们摆好了盆,接满了清水。奶奶笑着说:“丫头,这花生起码要洗三遍,不然吃到嘴里会有泥。”看来,洗花生也不是件轻松的活儿。

我把裹着泥土的花生倒进盆里,弯腰开始搓洗。缝里卡着细泥,得先粗洗一遍,再一颗颗反复揉搓。换了两盆水,继续搓洗没洗干净的花生,直到盆里的水不再浑浊。原本裹着泥土外衣的花生,渐渐露出浅黄的底色,看着新鲜诱人。

我捧着洗干净的花生,心里满是成就感,或许这就叫做丰收的喜悦。忽然想起平时吃的现成花生米,从地里到餐桌,原来要经过这么多道繁琐的工序。有句诗叫“粒粒皆辛苦”,用来形容花生的收获也很合适。

一口一口  驱散劳作疲惫

好不容易收获的花生,当然要立刻做成美食,好好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我琢磨了好几种做法,才发现花生的妙处在于怎么做都好吃,既能当主角独挑大梁,也能做配角锦上添花。

我们先做了水煮花生。把洗好的花生倒进铁锅,加入盐、八角和桂皮,灶火烧得旺旺的。没一会儿,咸香就顺着水汽飘满了屋子。等到煮熟,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裹着香味弥漫开来,我迫不及待剥了一颗放进嘴里,雪白的花生米咸香入味,口感软糯,太好吃了。

我们还用奶奶之前剥好的花生米炖了鱼。泡软的花生作为点缀,吸饱了鱼汤,变得软糯绵密,鱼肉也染上了花生的醇香。一口花生、一口鱼汤,之前拔花生、摘花生、洗花生的疲惫,一下子就消散了。

许地山在《落花生》里写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海安的花生,确实没有亮眼的外表,却用最实在的滋味,回报着农人的每一份辛苦。戴奶奶这样的海安农户,他们默默耕耘的品质,和地里的花生又是何其相似啊。 

▎融媒体记者:徐 蓓  张潘蕊  徐 艺

▎海 报: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