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高新区招商工作法:坐最晚的车,起最早的床,走最长的路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09-18 15:13:00
9点到园区交流在手在谈项目;10点带客商去看现场;14点与来访客商座谈;15点赶往泉州与企业洽谈事宜;第二天中午赶回办公室,整理去苏州的招商材料……
这是一份启东高新区招商人员的日程安排表,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状态。“今年以来,团队在外招商时间超200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奔波。”分管招商一年来,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党工委委员黄威霖早已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在奔跑中招商,坐最晚的车,起最早的床,走最长的路。”
今年招商引资与往年不同,“大环境下,企业投资更谨慎,想把项目招进来落地更艰难了。”黄威霖说,眼下已经三季度了,今年团队都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找企业、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坚持走出去,要耐得住寂寞,受得起打击,经得住失败。”黄威霖表示,跑得多了,工作思路自然而然就开阔了。
今年1月的一天,黄威霖驾车赶往单位途中,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党(工)委书记施灵马。他迅速打开免提,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指令:“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区域环评批下来了,材料刚发你,看到了吗?”察觉到黄威霖正在开车,施灵马随即补充道:“你先安心驾驶,忙完后尽快查看材料,争取早日把投资方招引过来。”
到了办公室,黄威霖和团队立刻查看材料《启东高新区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发展计划》。该项目占地168亩,拟建设2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包括180条电镀线,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站等,主要为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生产企业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接下来就是招引有资质的企业来投资运营。”黄威霖说,“当时感到很兴奋,光园区内就有200多家企业涉及到该工艺。”
经过多轮筛选,最终有6家企业有意投资。“招商并不是简单的‘广撒网’,要精准发力,才能事半功倍。”在6家企业中,有一家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业务以金属矿产、冶金工程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为主,其强大的背景早早就登记在了黄威霖的“招商日记”上。
5月份,黄威霖邀请企业来启东高新区看看,最终争取到小半天的考察时间。后来招商团队专门到企业登门拜访,积极推介园区投资环境。最终,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这家央企决定在启东高新区投资15亿元,以100%参股的形式,计划打造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且愿意把其他相关业务一并转移过来,扩大投资版图。
黄威霖说,每次招商前,他们都要算好两本账:生产要素成本账、产业集聚配套账。“这些都需要提前研判,确定了,才会前去拜访、亮出底牌。”
今年5月,招商团队在走访时得到消息,迈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有意到外地投资,他立即联系企业负责人刘小平,并第一时间赶赴企业所在地,面对面分析在园区投资的项目可行性、公司发展前景、优惠政策等。临走时,刘小平打趣道:“我一个生意人已经很会算账了,没想到你比我还能算!”
在招商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刘小平最终下定决心来高新区投资。项目签约的前一天,却提出了新要求。本是一件小事,可以电话交流解决的问题,但黄威霖认为“即将签约的项目不能有一点的闪失”,立即赶往企业,和负责人当面沟通,避免电话沟通带来的偏差,确保了第二天顺利签约。
“全扩会报告中提到,要全力招引一批不唯政策看生态、不唯体量重质量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施灵马表示,园区招商一直采取实地考察、跟踪落实,扎实推进等方式,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环节,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今年1至8月,园区新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融媒体首席记者:黄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