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77张学生饭卡背后的教育温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3 19:19:00

食堂供餐窗口,菜品丰富

“感谢学校为家庭困难学生搭建了安心学习的平台,这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心灵慰藉。”9月22日,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经济开发区校区的王同学看到食堂饭卡到账440元的提示信息时,眼眶微微泛红。幼年时,他的父亲因工地意外离世,母亲又不幸罹患脑干恶性肿瘤病逝,生活的重压曾让他一度陷入迷茫,而学校的暖心之举,恰似一束光,为他驱散了成长路上的阴霾。

当日上午,该校77名学生的饭卡中,都悄然多了一笔就餐费用——总额1.8万元的补助,通过“无声”的方式精准送达需要的学生。没有公开的仪式,没有名单的公示,这份“无痕帮扶”既解了困境学生的燃眉之急,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青春期学子的自尊心。在平等、宽松的校园氛围里,受助学生无需直面“被帮助”的标签,只需安心投入学习,这正是学校对“立德树人”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与践行。

走进赣榆高级中学经济开发区校区,“尊重、赏识、合作、共生”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为避免传统申报、公示模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创新打造“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双轨筛选机制:一方面,通过梳理学生食堂就餐消费数据,初步锁定生活节俭、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依托“万师访万家”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长谈,全面掌握家庭经济状况与生活困境;同时,结合各班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在严格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最终精准确定受助对象,直接为家庭困难学生饭卡充值,让帮扶更有“精度”,更有“温度”。

学生食堂用餐,米饭自助

“这份帮助让我真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现在我的成绩进步了,整个人也越来越阳光。”高二学生小李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他的父亲双目失明且听力受损,母亲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家庭的重担曾让他格外敏感内向。如今,饭卡里定期到账的补助,不仅解决了他的就餐难题,更让他找回了青春应有的鲜活与活力。

“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是滋养人格的沃土。”校长王飞表示,“我们绝不会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境困难吃不饱饭。从确定帮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承诺帮扶到孩子高中毕业离校,学校要对每一位学生成长负责。”在他看来,坚守教育初心不是一句口号:“我们会继续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分为每月440元、220元、110元三个资助档位,让每一份帮助都精准对接需求,助力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遇到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运,遇到好学校是孩子一生的荣幸。赣榆高级中学经济开发区校区的77张饭卡,正是“好学校”的生动注脚——它用“无痕”的帮扶,让“助困”与“扶心”同行,让困境中的孩子既能吃饱饭,更能挺直腰,在平等与尊重中向阳生长,这便是教育最动人之处。

通讯员 姚绍庄 王益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