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云端”绽放思想强光——数字时代理论传播的破壁与共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6:27:00
在信息浪潮奔涌的数字纪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交锋的主战场、民心聚合的新阵地。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突破“信息茧房”、穿透网络喧嚣,沿着大屏小屏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关乎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正创新,更是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时代命题。
破壁:以“网感”打破传播壁垒,让理论可触可感
数字时代的理论传播需彻底摒弃单向灌输的旧范式。变学理话语为网言网语,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小切口”故事,以“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等品牌活动为范本,用青年话语传递党的声音;变被动接收为互动共鸣,通过跟帖、评论、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沉浸式场景,让受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正如“理响中国”“学习进行时”等品牌实践所示:唯有将理论融入生活化叙事,以幽默话、动情话、家常话解构深奥逻辑,才能在“刷屏”中实现“入心”。
聚力:构建“交响乐式”传播生态,激活多元主体
理论传播绝非“独角戏”,而需奏响协同推进的“交响乐”。
以专业力量引领深度,鼓励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五老人员”发挥专业与公信力优势,打造直面热点的理论产品;以青年群体驱动创新:我国5.4亿青年网民是天然传播载体,需激发其主体意识,“让青年讲给青年听”,使“有信仰的人用青年方式讲信仰”;平台矩阵放大声量:联动政务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主流网媒,形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传播矩阵。当烟火气与思想性交融,理论便能借千万普通人之口,“走进四合院里拉家常”。
扎根:以人民性为灵魂,让真理照亮平凡日常
党的创新理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其传播必须紧扣两大基点。问题导向: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关切,在回应现实困惑中彰显理论的生命力。浸润式传播:善用裸眼VR、AI交互等技术构建情境,使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养分。当理论能借数字触角渗入生活褶皱,真理之光方能照进每个平凡的日常,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在云端种下思想的种子
从“纸上”到“云端”,从“线下”到“线上”,理论传播的形态在变,但“以思想之光凝聚人心”的使命永恒。唯有以技术为舟、内容为桨、人民为锚,方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数字浪潮中绽放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滋养一个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精神远征。(陈远丁)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