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机器人”造楼5天一层 记者探访江苏首台“天蝉系统造楼机”现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6:31:00

一栋楼几乎都是“机器人”建的?没错,28日,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土木工程建造行业科技论坛(2025)暨第十六届中建八局科技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天蝉”施工机器人系统,记者随即在南京2023G05项目现场观摩区(南京江北新区一个第四代住宅工地)看到,作为江苏首台“天蝉系统造楼机”,这个系统从钢筋生产到运输,再到盖楼,几乎全是“机器人”在工作。


记者直击:工地上的“科幻大片”正在上演

“这简直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南京江北新区2023G05项目现场(第四代住宅工地),扬子晚报记者目睹了江苏首台“天蝉系统造楼机”的作业实况。


这座一梯四户、带露台的第四代住宅已建至第五层。在第二层,记者看到一列“机器人天团”各司其职:地砖空鼓检测机器人用激光扫描地面,贴砖设备自动调整角度铺贴;打孔和吊砖一体化机器人挥动机械臂,将建材精准吊运至指定位置;与宇树科技合作的负重机器狗背着水泥包,在复杂地形中稳步穿行;腻子底漆乳胶漆一体机则像“墙面画家”,均匀喷涂出光滑的漆面。



在第五层白色防护棚下,记者看到,机械轨道纵横交错,各种机械轨道吊着各类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头顶穿梭,有的机器人抓着钢筋,有的抓着其他建筑材料。而控制这些只需要一个人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完全不需要塔吊就可以快速盖楼。



核心揭秘:五大系统构建“造楼宇宙”

中建八局NO新区2023G50地块项目总工朱海向记者详细解析了“天蝉”系统的技术内核。该系统由五大子系统协同运作:“天蝉”自爬升系统:仿生“尺蠖”爬升原理,每小时可顶升一层,同步控制模块能应对50毫米施工误差,彻底告别传统塔吊的缓慢与风险。


“天成”分布式智能施工系统:通过机器人群协同,实现混凝土振捣、整平、覆膜等工序智能化率超60%。悬挂式作业模式大幅降低机器人自重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天盾”作业维护系统:折叠天幕可抵御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挂架与围护体系为工人提供“钢铁铠甲”般的安全防护。

“天测”智能监测系统:多源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云端,危险预警精准度达毫秒级,确保施工“零事故”。


“天构”轻量化作业平台:标准化构件像“乐高积木”一样快速拼装,周转利用率高,安装拆卸仅需半天。

效率革命:五天一层楼,人工省七成

“传统施工需要200名工人,现在50人就能完成,效率提升30%,人工节省70%。”朱海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运输车介绍,这些载重2吨的“钢铁搬运工”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运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而顶部棚区内,钢筋从自动化生产线产出后,由无人车运至一楼平台,再经货运电梯直达操作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更令人惊叹的是幕墙清洗环节。“瓴睿幕墙清洗机器人”吸附在玻璃上,以每工日1000平方米的速度高效作业,真空吸附强度达500kg,是传统“蜘蛛人”的5倍。朱海笑称:“以后高楼外墙再也不用‘人肉冒险’了。”


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我国将加速推广智能造楼机等一体化设备。中建八局此次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贯穿设计、生产、施工全链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建筑拆分为“乐高模块”,实现预制化生产与现场拼装。朱海说:“在设计之初我们就用3D打印机设计虚拟建筑,再让机器人按模型精准组装,彻底告别‘图纸打架’的返工难题。”

“这套设备可以反复使用。这个事情意义就是实现未来建筑施工的工业化、无人化、标准化。”朱海说。

大会掠影:在南京江北尽览建筑科技产业创新成果

9月28日,南京。初秋的扬子江畔,一场聚焦建筑领域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的盛会——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土木工程建造行业科技论坛(2025)暨第十六届中建八局科技论坛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启幕。本次大会以“聚链成林 创变未来”为主题,在南京江北新区2023G05项目持续设置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展览会,聚焦“好房子”“城市更新”“科创产业”三大领域,集中展示了一百余项突破性建筑科技产品与数十个项目案例,生动诠释了以科技创新提升建筑“服务”品质、优化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硬核实力。

中建八局总工程师亓立刚就建筑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进行专题报告,他表示:“我们旨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攻克行业痛点,提升建筑产品的综合价值,以优质的科技供给赋能行业发展。”

在科技论坛环节,多位知名高校学者、研究人员、企业高管围绕智能建造、智能设计等议题进行主旨分享。论坛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议题举行了主题沙龙,就加强产学研合作,共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中建八局副总经理刘书冬表示,中建八局愿发挥积极作用,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展览会将持续布展,现场展示的各项科研成果将在南京2023G05项目及中建八局其他项目上持续推广应用。

【记者手记】

站在这个几乎听不到人声、却充满机械律动的工地,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建筑的模样——没有尘土飞扬,没有高危作业,只有一群“钢铁伙伴”默契协作,将天马行空的设计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景。当“五天一层楼”从口号变为现实,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正在重新定义“盖房子”这件事。

视频 徐媛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