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少跑腿、精准帮”!连云港海州“一门受理”让社会救助更高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7:07:00
“以前不知道申请救助要找哪个部门,现在窗口‘一门受理’,工作人员还帮我梳理材料,太省心了!”昨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刚办完临时救助申请的居民王女士笑着说。这一幕,正是海州区打破部门壁垒、让群众少跑腿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海州区始终以“精准”为抓手,从“早发现”“细管理”“暖服务”“广宣传”多维度发力,让每一份救助都送到群众心坎上。
截至9月,海州区1598户2791人纳入低保、335名特困对象兜底保障,1-9月临时救助552人次。保障标准逐年提升,城乡低保统一至738元/人/月,特困供养、护理补贴分档设置,为困难群众筑起“生活防线”。而这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救助故事。
家住板浦镇的李大爷,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独自生活困难却不了解救助政策,一直没主动申请帮助。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他的困境后,立即上报情况,并全程协助办理特困救助手续。如今,李大爷每月能按时领到960元特困供养金,生活终于有了依靠。这得益于海州区构建的多维度主动发现机制:区级层面定期汇总高额医疗支出、新增评残、失业登记等数据,精准筛选潜在困难群体;镇街层面推行“网格员巡查+社区排查+部门推送+群众报告”模式,多方联动提升发现效率。今年以来,已有55户87人像李大爷这样,通过该机制及时获得救助。
“家庭收入达标后,社区不仅及时告知我退出低保,还帮我对接了就业岗位,既合规又暖心。”曾是低保户的张先生感慨道。为避免救助资源错配,海州区建立保障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每月对全区3000余名保障对象开展信息比对与入户抽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障名单。今年以来,已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306户538人,实现“应退尽退”。同时,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治理行动,对低收入人口、退保对象、申请未通过对象等重点人群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17500余人,确保动态管理精准、资金发放规范。
在服务温度上,海州区同样用心。海州街道低保老人樊奶奶家防暑物资短缺,高温天气屋内闷热,“冬暖夏凉”实施后,工作人员上门帮她添置了防暑物资,“这夏凉被摸着就舒服,还有驱蚊灯和防暑药箱,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樊奶奶说。今年,海州区投入63万元开展“暖阳陪伴”“暖居工程”“冬暖夏凉”三大服务类救助项目,为470余名困难对象提供定制化帮助——“暖阳陪伴”有志愿者定期陪老人聊天解闷,“冬暖夏凉”组织人员为困难家庭检修家电,“暖居工程”针对性改善居住环境。此外,通过资源链接,1300余名困难群众被转介至民政养老、残联、妇联等部门获得专项帮扶,残疾居民赵先生就经民政部门转介至残联,免费领到辅助器具,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
为让更多群众知晓救助政策,海州区在白虎山庙会、华联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宣传点,发放宣传单并讲解申请流程,依托镇街、村居阵地组织150余场宣传活动,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政策动画,让群众办事时轻松了解政策。同时,常态化培训基层经办人员,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既提升其业务能力,也让他们成为“移动窗口”,把救助知识送上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精准’为核心,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优化基层经办服务。”海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动每一项救助政策落地见效,让民生保障更坚实,用精准之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撑起温暖蓝天。
通讯员 徐欢 张梅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