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金湖这里的秋季“村晚”已办了三届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5 19:45:00
10月4日,2025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暨金湖中秋敬月非遗展演在塔集镇如“月”而至,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与当地村民一起同赏秋日美景,共观秋季“村晚”。
秋季村晚,乡土文化激发群众共情
舞台上,唱歌、跳舞、戏曲,唱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热力十足的广场舞表演、嘹亮优美的童声合唱、情绪饱满的戏曲联唱等节目内容大多取材于乡村生活的新变化,以“乡音”传递“乡情”,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视频,记录幸福美好生活。
而金湖秧歌、莲湘舞、打排斧等非遗展演,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逐渐演变为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标志性活动,成为人们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演的大爷大妈在尽情表演中,难掩幸福生活的喜悦;观看的儿童青年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作为金湖人自己的文化盛会,当然少不了涌动的乡情。本土明星吉星和张伟带来精彩节目,引得台下笑声不断。为增加市民游客参与感,“秋季村晚”上还举行了微信摇奖、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
“金湖荷花美,天上月儿圆,荷荷美美到金湖,万事皆周全......”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金湖本土原创歌曲《金湖月儿圆》的首发,歌曲婉转悠扬,观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幅“有声的乡村画卷”——歌词里有金湖的杉水湖光,有村民的精气神,更有说不完的乡情。
据介绍,塔集秋季“村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当天,展演同步在线上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次超过50万人次。
中秋敬月,传统仪式涵养家国情怀
每逢中秋之夜,金湖地区依然保留着敬拜月神的古老仪式,寄托了人们对安康、幸福的向往。“村晚”结束后,“敬月仪式”正式开始。
洗尘、盥洗、上果、上香、祭酒、向月亮祈福......一连串传统仪式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观众和游客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仰望明月,向古老的月神致以庄严而神圣的敬意,共同祈愿家人平安喜乐,亲情永伴心间;故乡祥和丰饶,日子越过越甜;祖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万万年。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敬月仪式。”来自安徽天长的丁先生感慨道,“我们镇离塔集很近,早就听说中秋敬月非遗展演非常好看,这次特地带老婆孩子过来感受传统文化。
月亮市集,家乡味道蝶变国潮新品
展演期间,塔集中秋市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摊位上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返乡人忙着采购。
“每次回来都要逛一逛市集,买点家乡特产带走,咱就是想念家乡那口味道。”在徐州工作的王女士说道。
据悉,塔集中秋市集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之前火爆出圈的莲蓬、菱角、藕、月饼、芡实、石榴、米糕、芋头等敬月农珍再次回归,还推出了藕粉、藕饮、豆浆、豆腐脑、大米、肉包、藕夹、鸭血粉丝、盐水鹅等尧乡滋味。此外,捞汁脆藕、蒿茶、荷叶茶、螃蟹、甲鱼等荷都风物也闪亮登场,吸引了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排队购买。
“土月饼做了1800多个,全部卖完了,一天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一大早,闵桥村村民便带着制作好的土月饼来到市集现场,“这几天游客多,也给我们带来了旅游收入,借传统节日,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除了畅享美食,还能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非遗芳华”主题展位,市民和游客可近距离观摩,参与制香、麻油制作、寿桃制作、剪纸、草编等多项传统技艺,感受匠心传承的蓬勃生机。
景区文创产品也大受欢迎。“国潮礼韵”摊位旁,无锡游客蔡女士说,自己要带一份来自金湖的礼物回去,让旅程变得更加完整。现场,还设有荷花工艺品的直播带货专区,借助互联网联通千家万户,将金湖的特色好物与传统文化传递至全国各地。
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既能滋养乡村百姓,又能吸引远方游客,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据统计,本次中秋市集共吸引超1万余人打卡,销售额超过25万元。其中,大闸蟹卖出948份,全枝藕及荷藕产品卖出3000斤,通过直播销售的捞汁脆藕订单量超1500单,还有专程从南京赶来的李先生半天卖了400个团圆牛肉堡。
月色之下,掌声与欢笑此起彼伏,这主客共享、其乐融融的温暖图景,不仅展现了乡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守住了乡村淳厚的人文之魂。在这场由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群众有爱共同铺就的实践中,金湖以“村晚”为媒,正用心书写着一首属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叙事诗。
通讯员 周如萍 尤雪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