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走进海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9 17:53:00

艺术对谈再现红色经典为深化红色文化传播,推动高雅艺术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10月9日,上海芭蕾舞团与海安市委宣传部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报告厅联合举办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艺术对谈活动。此次活动以“艺术对谈+现场展示+互动交流”的形式,带领观众走进这部融合文学深度与舞蹈美学的红色经典作品。


战火淬炼文学经典 足尖再续百合情缘

芭蕾舞剧《百合花》改编自著名作家茹志鹃的同名小说,以苏中“七战七捷”为历史背景,将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与芭蕾艺术完美结合。自今年7月、8月在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演出以来,广受好评。10月11日至12日,该剧将走进故事发生地——海安,在海安大剧院连演两场,再现那段充满青春与信仰的岁月。

七十三年前,在苏中战役的炮火硝烟中,一位年轻文工团员穿过战场,目睹了一个永生难忘的画面——一位小通讯员为保护战友扑向手榴弹,牺牲时军装肩头露着一个破洞,那上面,还别着一朵纯洁的百合花。这个画面,后来化作茹志鹃笔下五千字的永恒。她曾说,那是她“在百合花上绣下的,不无悲凉的思念”。

在海安这片见证过“七战七捷”辉煌战绩的土地,这朵百合花再次绽放了。只不过这一次,它不再别在通讯员的军装上,也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学的扉页间。它化作足尖的韵律,化作舞台上的呼吸,化作跨越三代艺术家的深情对话。

对谈揭秘创作匠心 多元传承红色血脉

当芭蕾舞剧《百合花》主创人员逐一落座,七战七捷纪念馆报告厅内掌声如潮涌起。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回溯。在这里,芭蕾的足尖轻轻叩响历史的回音壁,一场名为“艺术对谈”的精神盛宴,正让革命信仰与青春理想在故事的原点重新怒放。

对谈环节在海安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钱莉的穿引下渐入佳境。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和艺术总监辛丽丽的分享,揭开了舞台背后的面纱。她们谈及如何将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凝练于足尖之上的艰辛探索,以及芭蕾舞演员人物塑造以及最终看到演员们“在排练厅里,与角色灵魂相遇”时的感动。主讲者们动情的讲述,让冰冷的方案文本变成了有温度、有呼吸的创作故事。

七战七捷纪念馆馆长尤忆雯的讲述,将“七战七捷”的历史从书本中唤醒。她说,芭蕾舞惊喜地将烽烟战火中人性的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变得具体而温热。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海安名家崔世莹分享了与《百合花》的特殊情结,他说,芭蕾舞用新的形式让红色故事绽放出全新的光彩,赢得了阵阵赞同的掌声。

艺术交融跨越时空 情感共鸣焕活经典

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宏大的乐队,但当舞剧主演戚冰雪、许靖昆、郭文槿在报告厅中央舒展开柔韧而充满张力的肢体,定格剧中的经典舞姿时,全场瞬间屏息,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这一刻,艺术不再是遥远的观赏,而成了一次可触可感的、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百合花在中秋的夜色下,发出异样的光芒……”海安曲艺工作者深情演读《百合花》文学片段,将茹志鹃文字中的纯真与伤痛娓娓道来。声音在报告厅内回荡,观众席中有人凝神静听,有人眼泛泪光,文学的力量为观众铺就了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情感甬道。

互动答题环节气氛活跃,围绕党史与舞剧内容设置的提问,激发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也让意犹未尽的观众对即将于10月11日至12日在海安大剧院上演的完整剧目充满了期待。

本次艺术对谈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与洗礼。它成功地将红色文化、地方历史与高雅艺术融为一体,让诞生于此的革命故事,以全新的艺术形态“回家”,并在当代观众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海安的金秋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艺术亮色。

通讯员 苏丹 陆建宇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