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苏超火种 燃友城情谊——盐城当为中日韩足球交流筑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1:09:00
10月15日至16日,第26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将在盐城启幕,450位三国各界代表齐聚湿地之城,共商地方合作大计。当千年友城文脉遇上新时代开放浪潮,盐城正迎来深化三国民间交流的绝佳契机。盐城球队在苏超联赛中的亮眼表现,恰为这一契机提供了生动注脚——效仿“苏超模式”打造中日韩友城足球联赛,让绿茵场成为民间情谊的新纽带,理应成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共识。
“苏超”的成功早已证明,民间体育赛事能迸发跨越圈层的强大能量。这场从江苏本土生长起来的业余足球联赛,创造了带动8亿元足球产业规模、新增2000个就业岗位的亮眼成绩,更拉动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5%,成为“体育+文旅”融合的典范。其核心密码在于“三环相扣”的发展逻辑:球员与核心球迷构成的“内环”筑牢赛事根基,观赛顺带旅游的群体形成“中环”激活消费,社交媒体上的外围粉丝构成“外环”放大影响力,而“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则让三者无缝衔接。这种“散养式”培育模式,既保持了民间活动的活力,又通过精准引导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盐城与“苏超”的深度联结,让复制这一模式具备了天然优势。作为江苏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盐城球队在“苏超”赛场上的拼搏身影,早已成为城市活力的鲜活名片。更关键的是,盐城拥有承载跨国赛事的坚实基础:KK-PARK国际街区的韩式风情、淮剧东渡日本的文化积淀、与鹿岛市等友城的长期往来,以及射阳岛高尔夫球场等受日韩游客青睐的文旅载体,都为赛事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支撑。从唐代遣唐使登陆到今日街头的韩文标识,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都浸润着三国交流的基因,足以让足球联赛成为文化互鉴的新载体。
放眼全国,中日韩以体育为媒的交流已形成成功范例。长沙国际友好城市足球邀请赛连续八届举办,吸引日韩友城青少年球队参赛,更促成地方体育机构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北京东城区通过中日韩青少年羽毛球赛,让三国选手在竞技之余共访故宫、国子监,实现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些实践印证了体育在民间交流中的独特价值——它能跨越语言障碍,让真诚沟通在汗水与欢笑中自然发生。而苏超模式的加入,更能让这种交流从阶段性活动升级为可持续的品牌赛事。
构建中日韩友城足球联赛,盐城可从三方面发力。在赛制设计上,应延续“苏超”全民参与的核心特质,邀请三国友城的业余球队、企业代表队参赛,既设青少年组传承友谊,也设成人组凝聚共识,避免陷入专业赛事的小众化困境。在运营模式上,复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苏超”经验:政府负责搭建交流平台、链接文旅资源,将赛事与盐城湿地观光、非遗体验等项目打包设计;市场则主导商业运营、媒体传播,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赛场高光+城市美景”的内容矩阵,形成“内环赛事竞技、中环文旅消费、外环话题传播”的良性循环。在长效发展上,可将赛事与友城大会深度绑定,每年固定在大会期间举办,逐步建立起涵盖足球培训、文化展演、经贸对接的交流生态,让“以球会友”真正转化为“以赛促合”。
从新罗王子的获救故事到遣唐使的登陆足迹,盐城的友城情谊已延续千年。如今,“苏超”模式的成功经验,为这份情谊注入新时代的表达载体。在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召开之际,盐城若能率先扛起足球交流的大旗,不仅能让湿地绿茵场成为三国人民情感共鸣的舞台,更能为东亚地方合作探索出“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经济共赢”的新路径。
期待在盐城的秋日阳光下,中日韩友城的足球健儿逐梦绿茵,让友谊在奔跑中传递,让合作在欢呼中深化。这不仅是对“苏超”火种的传承,更是对千年友城情谊的最好续写。
通讯员 王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