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同型何以血难相输?关于输血安全,这几个认知误区你应该要知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6:39:00
“我爸马上手术要输血,我俩都是 A 型血,抽我们的给他吧!” 近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陈阿琴的办公室里,两位年轻人带着急切的神情恳请道。面对这份真挚的孝心,陈主任婉言拒绝并耐心解释:“血型相同不代表就能直接输血,输血是关乎生命安全的精密医疗行为,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这一幕,正是临床中公众输血认知误区的常见缩影。
输血科
一袋血的 “长征”:50 余人守护的生命通道
“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绝非简单的‘血液搬运’,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安全体系。” 10月15日,陈阿琴主任介绍,我国对输血安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整个流程需五十余名工作人员协同把关。
按照规定,医院任何部门都无采血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是唯一合法的血液采集机构,献血者需到血站或其设立的献血点捐献血液。采集后的血液首先要通过感染性指标等多重 “考核”,合格后经离心、过滤等处理制成红细胞、血浆等不同成分制品,入库储存后才能按需调配至医院。
当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确需输血并开具申请后,医院输血科的 “防线” 随即启动:先进行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相容性,全部合格后方可通知护士取血。护士输注前需双人核对,输注后医生还要进行效果评价,每个环节均有可溯源记录。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陈阿琴
影视剧情不可信:近亲输血藏致命风险
“影视剧中‘亲人输血救急’的感人场景,在现实中其实是医学大忌。” 陈主任直指公众最易陷入的误区。她解释,近亲尤其是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引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种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
人体血液中的 T 淋巴细胞具有识别清除异己的功能,非近亲输血时,供血者的 T 淋巴细胞会被受血者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但直系亲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度相似,受血者免疫系统可能将供血者的淋巴细胞误认为 “自己人”。这些 “潜伏者” 会在受血者体内大量增殖并攻击组织器官,最终引发致命反应。因此,我国明确禁止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
血型系统藏玄机:同型≠匹配
“A 型血输给 A 型血患者肯定没问题”,这一认知误区同样危险。陈主任介绍,ABO 血型系统(A、B、O、AB 型)只是最基础的分类,目前已知的人类血型系统多达 40 余种,每种都包含多种抗原。以 Rh 血型系统为例,仅已发现的抗原就有 50 多个,其中 D 抗原的免疫原性极强。
“每个人的血型组合都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陈主任举例,该院曾检出镇江首例类孟买血型(俗称 “恐龙血”),这类稀有血型因红细胞抗原特殊,常规检测极易误判为 O 型,若按 O 型血输注可能引发严重溶血反应 superscript:2superscript:4。公众应正确认识输血知识,摒弃认知误区,相信专业机构的安全保障体系。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