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余家科创企业“扎堆”,南通“中关村”成为创业“落脚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8:24:00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运动会在南通·中关村信息谷举办,参赛单位大都是崇川区的头部企业,中关村方阵100余位参赛运动员则来自入驻两年多的园内科创企业,是园内众多年轻的创业者组成。以运动为纽带,拉近政企、企企交流,给与企业展示活力的平台,营造亲商助企“软环境”,更从侧面展示出南通“中关村”的创新活力。
“中关村”一直是民营科技新锐集聚地的“代言词”。2023年5月,南通市崇川区与北京中关村“联姻”,在崇川经济开发区“落子”中关村信息谷,目标打造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示范新高地。两年多来,园区已集聚了700多家科创成长性企业,年营收突破70亿元。近期,中关村信息谷又推出“创业就来的中关村”新口号,诚邀更多创业者来此施展身手。
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聚焦于智能建造、智慧社区、智慧安全、用电系统三大核心领域。近期,公司借助园区的品牌影响力、完善配套设施及人才招揽支持,引进多名高级电气工程师,加速安全用电系统项目进展。“我们很看重中关村的品牌号召力。”公司负责人蔡建红告诉记者,“得益于园区人才政策扶持,公司已引进3名高级电气工程师,对安全用电系统项目研发有很大的帮助。”
在中关村信息谷来之前,楼宇因历史遗留问题一度陷入人气不旺、集聚较为缓慢等局面。为何开园短短两年多,聚集众多科创企业?南通·中关村信息谷总经理雷艳丽介绍说,作为科创平台的定位和使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样重要的,幷不是一味的追求园区自身经济回报最大化。“做政府想做但做不了的事,做市场能做但不愿意做的事,比如耐心资本,漫长的招商培育。”
“中关村”也代表着给予民营科技企业更多的扶持和帮助。放眼全国,中关村已在全国运营着50多个创新基地,拥有成熟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丰富的企业资源。许多科创企业看中的正是“创新雨林”模式,能够链接技术、资本和市场要素,为企业提供跨区域协同机会。
去年,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南通办事处入驻园区,从最初5个工位搬迁至400平方米办全新公空间,园区在租金减免和空间升级上提供灵活政策,帮助公司轻资产启动并快速扎根。同时,定期组织企业活动,如论坛、投融资、沙龙、运动会、年会等,帮助企业加强了与客户的互动联系,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该公司负责人季伟光说。
“与谁为邻很重要。”雷艳丽介绍,园区现在集聚了700多家科创成长性企业,有很好的创业氛围和细分产业集群,产业上下游;软件信息,网络安全和信创产业,新电商,跨境电商,贸易、数字影视文化等。同时,拥有40万㎡写字楼和100多万平米的标准工业厂房,可满足各类企业研发、办公、生产的需求。中关村的资源网络,能精准进行政策申报,链接科研、金融、人才、市场等资源,把服务创业企业的文化做到实处,为企业提供了“扎根”的良好环境。
据了解,中关村信息谷不仅通过“金种子服务管家”机制,为企业定制政策申报、融资对接等专项服务包。而且同时配套食堂、健身房等设施,营造“工作+生活”一体化环境,增强员工归属感,促进跨企业交流。
江苏全迅安全科技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园区的科技企业,专注于消防领域创新。凭借园区资源与平台,成功推动智慧消防项目在地方落地,获得多项专利与资质认证。“园区在企业初创发展阶段起到了推动作用。”公司总经理邱忠明坦言,园区不仅提供了“定制化”的办公场景,还通过组织活动,对接政府和客户资源。
回想开园两年多来,雷艳丽接触了很多中小企业家,通过渠道建设、服务完善、活动创新、线上推广等举措,直接感受到的创业者的务实、敢拼、低调与韧性。而让她感受更直观的是,园区晚上亮灯加班的企业越来越多了,旁边的街道越来越热闹。“希望能成为最懂他们的人,陪伴他们一路发展;用这个初心去汇聚越来越多政府、社会资源,更好的帮助创业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雷艳丽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张晔 沈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