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无糖”≠不含糖,别掉进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
来源: 健康扬州
2025-10-19 15:12:00
中秋节才过不久,不少“糖人”就因为接连好几日吃了无糖月饼,血糖升高而就医。然而,不仅无糖月饼,“无糖版”的面包、萨其马、可乐等各种无糖食品充斥市场。无糖食品是否就不含糖?食用无糖食品要注意些啥?
1
无糖月饼无添加蔗糖
却有一长串“糖”添加剂
无糖月饼、无糖萨其马、无糖桃酥……家住西区的80岁张奶奶打开贮物柜,取出一堆明确标注无糖的食品,这些都是亲友们节前看望她送来的。“这些都是无糖的哎,我血糖怎么就高起来了……”张奶奶很是不解,她是一位有着30多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近10多天来,每日吃一块无糖月饼,张奶奶的血糖直线上升,就医时空腹血糖超过16。
张奶奶常吃的一款无糖五仁月饼,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馅,看不出与普通月饼有何不同,只是其外包装上,正面特别印着“无添加蔗糖”,而背面配料中,则有一长串与“糖”有关的添加剂——无蔗糖改良糖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麦芽糊精)、无蔗糖糖浆(低聚异麦芽糖、麦芽糖醇液)、木糖醇等,数数竟有10多种。再看看张奶奶的其他无糖食品,其配料表除了明确标注无蔗糖,也或多或少有若干种带“糖”字的食品添加剂。
市区超市、卖场,基本都设立了“无糖食品”货架,与张奶奶的无糖月饼一样,所售各类食品都标注“无糖”,但是配料除了面粉、食物植物油外,仍少不了各类“糖”添加剂。
2
“无糖”≠不含糖
吃多了血糖就会升高
“这段时间接诊了不少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杰说,“一问他们病史,都说吃了无糖月饼。”而在平时门诊,在问询病史时,了解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常以无糖食品充饥或纳入三餐主食,陈杰都会耐心地分析讲解。
“‘无糖’≠不含糖,这些误区糖友要避开。”陈杰介绍,根据国家标准,“无糖” 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这里的“糖”通常指的是: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所以,无糖食品只是不添加或少添加这些精制糖。
为什么无糖食品还会升血糖?陈杰表示,原因主要如下:
一、碳水化合物依然存在,很多无糖食品本身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而淀粉就是由大量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如无糖饼干、无糖糕点,主要成分是面粉(淀粉),吃下去后,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会迅速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
二、无糖食品通常会使用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作为甜味剂,大部分糖醇(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仍然会产生热量,并被部分吸收,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只是升糖速度和幅度比蔗糖要低。而过量摄入糖醇还可能导致腹泻、腹胀等肠胃不适。
三、很多无糖食品(如饼干、糕点)为了弥补口感,往往会添加大量油脂。即使没有糖,高含量的油脂依然会使其总热量很大,也不利于体重和血糖控制。
3
如何吃对无糖食品?
别以为“无糖”就放松警惕,
无节制食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在选购食品时都会将“无糖”作为首选,如何正确吃,吃出真正的健康?陈杰表示,第一,选购无糖食品时,要养成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把无糖食品当作普通食品的一部分来规划饮食,优先选择以天然甜味剂(如赤藓糖醇、甜菊糖苷)和全谷物为原料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无糖”就放松警惕,无节制地食用,也不能用它来代替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天然健康食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也不可认为无糖食品对血糖绝对安全,只要入口就需密切监测血糖。
第二,食用无糖食品分两种情况。糖尿病患者必须将无糖食品计入每日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中。把它当作“主食替代品”而非“额外加餐”,比如吃了无糖饼干,就要相应减少当餐米饭或馒头的量。首次尝试某种无糖食品时,最好在餐前和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普通人群吃无糖食品,可以将无糖食品作为从高糖饮食向健康饮食过渡的桥梁,逐步降低对甜味的依赖。但需要计算无糖食品的热量,并将其纳入每日总热量预算。
陈杰提醒,无糖食品通常营养单一,无法提供均衡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只能作为偶尔解馋的零食,不能代替营养丰富的正餐。“与其依赖加工的无糖食品,不如多吃天然、完整的食物,如水果(注意量)、蔬菜、坚果等。”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