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盐城阜宁“堂站共建”让便民服务牵手浪漫姻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2 06:49:00

“堂站共建”是盐城市阜宁县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民政服务新模式:打破条线壁垒,融合长者食堂、未成年人保护站、婚恋婚育服务站、社救驿站等功能载体,与“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法律援助站等资源平台,通过“资源共用、幸福共享”,打造覆盖全龄需求的社区民生服务主阵地,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在盐城阜宁,“堂站共建”民政综合服务站不仅是居民的“生活港湾”,更因“姻缘角”成了“脱单圣地”——这个特别角落将“便民服务”与“遇见爱情”紧紧相连,在烟火气里书写着基层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的创新故事。

一“察”需求:“堂站”空间里萌发缘分新点子

“以前来服务站就为打热饭、参加手工课,哪想过能在这儿找着伴儿!”秋日午后,城市广场“堂站共建”服务站休闲区,67岁的张阿姨和李叔叔并肩看报,轻声交谈间满是默契。这对老人的缘分,就始于服务站公共区域的“姻缘角”。

“姻缘角”的诞生,源于民政局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捕捉。此前走访发现,来“堂站”的不只是需助餐的老人:不少中青年因便民功能而来,却常叹“工作忙、社交圈窄,难寻合得来的人”。“‘堂站’本就是居民常来的‘熟人空间’,何不搭个公益交友平台?”想法一出,民政局迅速行动。

2025年初,“姻缘角”在“堂站”落地,明确“自愿登记、实名核实、隐私保护”三大原则,由志愿者整理信息;后续又增设“养花”“书法”“徒步”等兴趣标签,帮居民精准找到“同频的人”。截至目前,“姻缘角”已登记126条个人信息,成功牵线7对,3对稳定相处半年多,从“堂站同路人”变成“生活同行者”。

二“搭”场景:“堂站”互动中培育爱情新土壤

“在帮老人打饭时聊公益,比刻意约会踏实多了!”29岁的社工小林与31岁的电力工程师小周,是“姻缘角”促成的年轻情侣。两人信息卡均标注“喜欢公益”,志愿者第一时间牵线,首次见面选在条河长者食堂爱心助餐时段——这是民政局依托“堂站”资源设计的“互动场景”,让缘分在服务中自然萌芽。当天,两人一起给独居老人盛饭、送餐,边忙活边交流,从公益理念聊到生活日常,毫无尴尬。如今,他们每周都参与“堂站”志愿服务,“在服务里了解彼此,更能看清对方是否适合过日子”。

为让缘分升温,民政局依托“堂站”资源策划多场公益相亲活动:上巳节“上巳桃红牵爱线,三月柳绿系情丝”活动中,20对嘉宾在“堂站”合作扎风筝、绘图案,拉近距离;五一节“千蕊簌簌情正涌,三春悠悠缘恰逢”活动里,婚恋指导师现场分享“沟通小技巧”,帮大家打破社交壁垒。

“这里没有花哨套路,都是常来‘堂站’的熟人,聊起来很放松。”志愿者刘姐说,不少年轻人起初不好意思,见活动氛围轻松,也主动登记信息,“现在每周都有人问‘下次活动何时办’”。

三“暖”人心:“堂站”服务外延伸幸福新图景

今年520,阜宁县民政局依托“堂站”资源链接能力,在七彩农业园举办特别集体颁证仪式——除新人外,还邀请“姻缘角”3对意向情侣见证。“看着新人宣誓,突然觉得‘好好相处’特别值得期待。”一位参与者说,这场仪式让他更坚定与对方走下去的决心。

“姻缘角”早已不只是交友平台,更成“堂站”的“暖心延伸”:居民来“堂站”助餐,可能因信息卡找到兴趣相投者;参加健康讲座,或许因“同有养生需求”开启对话;就连公益活动中,都藏着遇见缘分的可能。

“‘堂站’的热饭暖肚子,‘姻缘角’的牵挂暖人心。”这是居民的质朴反馈。这里还定期开展婚恋婚育课,民政局利用公益创投资金购买第三方专业的社会组织,为爱加油,为相处授方法——从情侣间的沟通技巧,到婚前的家庭规划,专业社工总能用通俗的语言化解困惑;为幸福铺基石——小到备孕知识科普,大到育儿观念调和,细致服务帮年轻人提前适应家庭角色,让“遇见缘分”的惊喜,慢慢变成“长久相伴”的安心。

如今在盐城阜宁,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堂站共建”服务站:有人为一餐热饭而来,有人为一场活动驻足,更有人揣着对缘分的期待,盼着在某个寻常午后,与心动的人不期而遇。那面贴满信息卡的“姻缘角”墙,记录着张阿姨与李叔叔的默契,承载着小林和小周的甜蜜,更像一束温暖的光,让“堂站共建”的爱意在阜宁的街巷间流淌,让每一次走进服务站的脚步,都可能撞见藏在烟火里的幸福。

通讯员:姚 春 魏建军 朱春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