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破解银发族 “打车难、不会用手机”!镇江交通执法支队建 “助老车站”,超大字体 + 电话叫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2 17:53:00

扬子晚报网10月22日讯(通讯员 佘天毅 王旻诗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以前在路边半天打不到车,手机又弄不明白,现在出门就是站台,操作也方便多了!”10月22日,镇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走进西津古渡等多个社区,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助老车站”设施打车,并提前送上精心准备的重阳节礼品,老人们在体验后纷纷点赞。今年4月以来,镇江市交通执法支队联合滴滴出行深入市区多个社区街道,为老年人精心打造“家门口的出行驿站”,为老人破解“触网难”“出行难”的双重困境,为城市治理再添一抹亮色。

现场

政企社联动 “一键叫车”,精准对接需求

今年3月,镇江市交通执法支队联合市民政局、老龄委、各街道办走访市区多个社区,收集老人出行的实际需求。“确实发现不少问题,有老人说打车软件的字太小了,看不清楚,有老人没有智能手机,用不了叫车软件……”参与摸排的交通执法人员黄丽群告诉记者。为此,支队在社区助老车站的建设方案中重点突出适老化设计,联合滴滴出行推出“一键叫车”解决方案:采用超大字体操作指南、高对比度的红黄配色界面,让老人看得清楚、用得顺手;针对无智能手机的老人,设立电话叫车热线,由人工客服代叫车;车站站台标有醒目的叫车二维码和热线电话,字体均加粗放大,让老人一目了然。首批站点在三元巷、酒海街等社区设立3个站牌,试点期内月均扫码用车量达到300余单,“现在不用打电话让儿子帮我叫车了,自己在手机上点两下,车子就来了”,家住酒海街社区的李奶奶在使用后,已经会熟练操作。适老化设计让银发族们也享受到了智慧生活的快捷与便利,感受到了数字时代的关爱与温暖。

现场

硬件+服务 “温馨站台”,创设便民空间

“老年人通常有出门买菜、看病就医的需求,不仅要让他们‘好叫车’,还要让他们‘能歇脚’。”市交通执法支队综合运输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张俊俊介绍,在社区助老车站台的建设中,支队联合街道社区,重点走访独自出行的高龄老人了解实际需要,以“重点覆盖、精准适配”为原则确定站牌的选址,同时根据社区的场地条件定制站台硬件设施:对空间有限的社区,将站台设在小区出入口,配置站牌和叫车指引;对空间适宜的社区,站台配备两到三张防滑座椅,材质选用防老化塑料,让老人能随时休憩;对人流量大的临街社区,站台加装遮雨棚,优化出行环境。截至目前,镇江已建成10个助老车站,覆盖七里社区、金山社区、宝塔山社区等,年底前,还将增设12个站点并投入使用,覆盖上瑝村、京口区象山街道、润州区万科社区、经开区等。

现场

多维度保障 “细治入微”,托起民生幸福

“扫这个二维码,然后这样点就可以了吗”在西津古渡江南府邸小区,交通执法人员向社区老人演示微信扫码一键叫车、电话叫车和子女代叫功能,手把手教老人们操作,“蛮耐心的,一步步教我们”,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为让助老车站持续发挥作用,支队还建立了多维度保障机制:除了社区现场教学,后续将通过发放手袋、折扇等宣传物料,普及助老服务;联合社区、滴滴出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开展线下巡检,重点检查站牌二维码是否清晰、座椅是否松动、叫车热线是否能接通、指引内容是否有误等情况,并现场询问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及时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站点“功能正常、信息准确”,从“能出行”到“优出行”,让“微实事”撬起民生“大文章”,打通交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橙黄的车站,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社区街道,在科技发展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今天,成为镇江银发一族“稳稳的”幸福。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功能设计到服务优化,助老车站的创设,是市交通执法支队“民有所需、政有所应”的生动体现,也是行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创新实践,也将衍生出更多“畅行助行”的智慧服务。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