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路拾贝丨在1956星剧场触摸时光里的电影记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8 09:57:00
在建军路流淌的岁月里,始建于1956年的盐城电影院,曾是几代盐城人奔赴光与梦的文艺殿堂。如今,它以“1956星剧场”的新貌延续故事,那些静静陈列的老票根、泛黄报刊与黑白照片,如同一枚枚“时光胶囊”,封存着往日的烟火与浪漫,成为建军路文化图卷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
![]()
![]()
上世纪50年代,由长条石与灰砖块交错铺就的街道以中市桥(即铜马广场)为核心,将盐城城区分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相互交叉贯穿全城,各自约4公里。盐城电影院坐落于最繁华的中市桥西北侧,两层高的建筑巍然矗立,青砖黑瓦的外墙、饰有古典云纹的朝南门楼,与周边商铺共同勾勒出老盐城核心文化街区的独特风貌。
![]()
![]()
![]()
在1956星剧场“岁月沉淀,光影流转”展区内,一张张老票根虽已泛黄,但“盐城电影院”的字样依然清晰,座位号与放映时间记录着往昔光影。曾经,人们手持这些票根,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满心期待地走进影院……那些被电影点亮的夜晚,如今都凝固在这些方寸纸片间。
在那个娱乐设施稀缺的年代,天一黑,家家户户便关门熄灯早早歇息。能拥有一张电影票,去盐城电影院看场电影,是件值得向邻里炫耀的事情。据老盐城人凌琪回忆,影院首映时放映的是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春》《秋》,当时轰动全城,800张木椅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满了观众,光影与欢笑交织的夜晚,至今仍被老辈人津津乐道。而当1961年《刘三姐》的旋律响起时,影院门前的购票队伍更是一直绵延至马路上,成为那个年代最生动的文化图景。影片中“人美、歌美、景美”的艺术魅力引发全城热议。《地雷战》《南征北战》《红楼梦》等经典影片轮番上映,更造就了场场爆满的景象。为满足观众需求,放映机常常运转至凌晨,将银幕的光辉洒向盐城的漫漫长夜。
![]()
![]()
![]()
展柜中,那些泛黄的老报刊同样承载着记忆。一份1966年6月的《电影介绍》,头版印着《地道战》的剧情与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的歌词。在信息尚不发达的岁月,这份由盐城电影院编印的月度小报,成为市民了解电影、走近文化的重要窗口。1997年,盐城电影院更被评为全省电影放映先进单位,见证其曾经的辉煌。
在展厅最北侧的展柜里,陈列着22张泛黄卷边的电影明星老照片,赵丹、白杨、于蓝、田华、祝希娟、庞学勤……这些家喻户晓的面孔,曾是盐城电影院最耀眼的“风景线”。当年,每天傍晚在建军路散步的人总会不约而同地涌向影院大厅,在照片前久久驻足。人们凝视着这些熟悉的面容,追忆《林则徐》《白毛女》等经典影片中的动人瞬间,那些光影故事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几代盐城人的心田。
![]()
![]()
如今,这些老票根、老报刊以及老照片汇聚于此,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信使”,联通过去和现在。正如1956星剧场运营总监刘长伟所言:“这些光影遗存,让城市的记忆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当观众指尖轻抚玻璃展柜时,传递的不仅是历史的质感,更是属于每个人的时光密码。”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1956星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