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以球为笔,以体树人,这位校长在小小的球场上种下大大的教育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9 20:43:00

在苏州吴江,有一所百年老校静静伫立于水乡深处,名为莘塔小学。这所仅有一千二百人左右的乡村小学,占地31亩,却有着三片足球场,N片微型运动场,周一至周五,随处可见奔跑在微型绿茵场上的小小身影——他们在运动的律动中,寻得了自信,绽放光芒。

而这一切的背后,站着一位柔中带刚的教育者——袁云美。她不仅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更是一位“以体树人”理念的践行者。她两度成为“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40位提名校长,她的故事,始于一场爱的觉醒,最终升华为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求索。

从母亲到校长:一场源于爱的觉醒

1993年,袁云美从吴江师范毕业,踏上讲台。那时的她未曾预料,多年后会因自己孩子的成长困境,彻底重塑她对教育的认知。

2008年,她发现自家入学一年级的孩子存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协调性弱,感统失衡的问题。面对这个现实,她没有回避,而是开始寻找方法,最终选择了“陪孩子运动”作为疗愈之路。六年光阴里,她带着孩子颠乒乓球、拍皮球、跳花绳、游泳……日复一日,在运动中,孩子的专注力与秩序感慢慢建立起来了。

“体育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她说,“当我看到孩子从坐不住到能坚持听课,从自卑到自信,我意识到:身体的觉醒,往往是心灵觉醒的第一步。”

这段陪伴的岁月,让她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她不再只关注分数与知识,而是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孩子“站稳脚跟”,拥有迎向世界的底气?作为一名教育者,她开始积极探索如何把体育推向育人核心的位置。

从小场地到大梦想:让每个角落都跃动生命

2015年,袁云美成为莘塔小学校长。彼时的学校,校园面积狭小,体育资源匮乏。但她并未抱怨,而是坚定地说:“没有标准大操场,我们就自己开辟;没有专业教练,我们就自己培养。”

2023年,她开始接触蔡崇信先生的“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满载着“校长创变营”的收获,她开始将所学经验融入校园改造,于是她带领团队,把校园的边角空地、走廊转角、楼梯平台,一一改造成“微型足球角”。教学楼前的小空地,铺上防滑地垫,绿草坪上,架起可拆卸球门,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也能踢上一场“迷你对抗赛”。

她提出“角落微运动·阳光满校园”的理念,设计“足球技能挑战廊”:用水瓶当障碍物练绕杆,用海绵墙练传球,用计数器打卡颠球次数。低年级用软式足球,高年级用3号球,安全与趣味并重。

“我们不是要培养多少职业球员,”她说,“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奔跑中感受自由,在协作中学会信任,在失败中学会坚持。”

于是,这所仅有120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实现了100%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每天运动2小时的目标。校园里,笑声多了,争执少了;自信多了,怯懦少了。

从绿茵赛场到人生课堂:构建“三维品格”育人新体系

袁云美深知,体育的意义远不止强身健体。她将足球作为载体,构建起“心理韧性、情绪管理、社交适应”三维心理品格培育体系。

她推动开发《快乐足球》校本课程,分层设计目标:低段是在游戏中养成文明习惯,学会感恩;中段是通过角色分工,培养责任意识;高段则是在对抗训练中锤炼拼搏精神,塑造团队归属感。

她创新评价机制,推出“争章集卡”成长系统:强健币需要掌握6项技能,体质达标;坚韧币要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适应币需要能与同伴合作共处。

集齐三类币,可兑换象征最高荣誉的“尚真球”——源自学校“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这颗小小的足球,成了孩子们心中最闪亮的精神图腾。

她还引入AI智慧体育平台,记录学生运动轨迹与情绪变化,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数据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看得见的成长足迹。

从“击掌”到“拥抱”:让体育之光照进千家万户

在莘塔小学,“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击掌,而是师生共同张开双臂,推开校门、推开家门、推开社会大门,形成了相互拥抱的协同育人足球文化生态。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学校60%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参差不齐。袁云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家庭,她创办“YI家学堂”家长学校,开设“足球家长课堂”“品格养育工作坊”,教父母如何通过亲子运动改善亲子关系。她发起“小手拉大手”行动,鼓励孩子在家门口开辟“农家小球场”,带动全家动起来。

每逢“亲子足球日”,校园里笑声不断:爸爸们当球门,妈妈们当裁判,孩子们在3v3擂台赛中奔跑欢笑。一位务工父亲动情地说:“以前我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在我才明白,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她还联动社区,与元荡村共建“田园足球基地”,开展“足球+农耕”“足球+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携手康力集团成立“尚真教育基金会”,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从一个人到一束光:一位校长的教育远征

在袁云美的带领下,莘塔小学从一所普通乡村小学,蜕变为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陶研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诸多称号的特色学校。

学校女足8次挺进“省长杯”,11次获“市长杯”一等奖,20次夺得“区长杯”冠军。累计向上输送运动员50余人,其中9人入选国字号队伍,欧懿垚更是代表中国女足出战世界杯与亚运会。

但比奖杯更珍贵的,是那些被体育点亮的生命。有曾经沉默寡言的孩子,如今在赛场上大声指挥队友;有曾因家庭变故自卑的学生,在进球后热泪盈眶地拥抱教练;有原本成绩垫底的男孩,因足球获得自信,最终考入重点中学。

她两次入选“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40位提名校长,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前行。她主动加入“悦动·以体树人”联盟,与全国各地校长交流经验,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变革。

【结语】教育,是温柔的守望,更是坚韧的远行

袁云美,这位水乡深处的乡村女校长,以一颗柔软而坚韧的心,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未来的教育诗篇。

她让我们深信:最本真的教育,无需宏大的叙事。它始于一次微小的颠球、一场友好的对抗、一次跌倒后爬起的瞬间。她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在课堂,更在每一次奔跑与协作之间。她让乡村孩子的未来,不只是一条跑道;她让体育的光芒,最终映照出“人”的价值。

正如她所言:“我不是在教孩子踢球,我是在用足球教他们做人。” 这,就是以体树人的全部答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