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十四五”发展成就 | “水运江苏”建设全面提速
来源: 江苏交通
2025-11-10 07:45:00
江苏是水运大省,水运既是江苏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出优势。“十四五”以来,“水运江苏”建设全面提速,“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加快建设,深水海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沿江港口功能优化和转型提升成效显著,有力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和内外双向开放。
系统谋划“水运江苏”顶层设计
2023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202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13个设区市及苏北航务管理处相继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江苏省支线航道网规划》获省政府批复。
“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
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宿连航道整治工程、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连申线灌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整治工程等加快建设。2025年底前将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线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形成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及以上航道“十字型”主轴。
苏南运河航道“三改二”工程加快建设。苏南运河北起镇江谏壁江口,南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流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全长212公里。2024年3月19日,苏南运河航道“三改二”主体工程全线开工。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共包括11个项目,计划2025年底全面建成,实现京杭运河江苏段2000吨级船舶全线通航。
(苏南运河无锡段“三改二”疏浚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来源:“江苏港航”微信公众号)
(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供图/镇江市交通运输局)
宿连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整治工程起自京杭运河宿迁段东堤陆运河节点,终于古泊河与盐河交汇口,航道路线全长124.2公里(其中宿迁段102.2公里,连云港段22公里),规划等级三级。2025年6月,项目一期工程交工。项目二期工程(宿迁段)计划2025年内交工,项目二期工程(连云港段)计划2025年建成通航。
(宿连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段)航道工程主体建成 供图/厅港航中心)
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接近1100公里,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760公里,分别较2020年新增260公里、397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9.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166万标箱、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达到598个,分别较2020年新增6.9亿吨、629万标箱、74个。
(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 供图/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 供图/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加快建设
全国首创推进“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的“小快灵”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规划建设项目。自2023年12月第一批项目开工以来,目前已开工磨涧河、淮安工业园专用航道、无锡西站物流园航道等12条,其中8条已建成通航,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运输难题。
(磨涧河航道淮河衔接段疏浚工程建成通航 来源:“江苏港航”微信公众号)
(淮安工业园区专用航道建成通航 供图/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无锡西站物流园(老锡溧漕河—锡溧漕河支线)航道整治工程建成通航 摄影:吕枫)
深水海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1年10月南通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2022年9月盐城港滨海港区26万立方米LNG船码头投产运营。2022年10月连云港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投用。2023年12月连云港港40万吨矿石码头建成投用。2022年8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通过交工验收,至此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面建成,从根本上提升了港口能级。2024年11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开工,建成后将持续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稳固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 供图/连云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 供图/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40万吨矿石船“希纳”轮靠泊连云港港88号泊位 来源:“连云港交通”微信公众号)
(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 摄影:潘冬冬)
沿江港口功能优化和转型提升成效显著
长江流域首座堆场自动化码头——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成投用,不仅使得成本大幅降低,货物装卸效率也有效提升。2024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超800万标箱,连续16年居长江第一。南京港实现11.8米吃水船舶靠离泊,长江12.5米深水航道“黄金效能”进一步释放,极大降低了全社会物流成本。
(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 供图/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吃水11.8米的散货船“蓉达上海”轮成功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区 供图/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加快打造
全省共开行近远洋航线91条,其中远洋航线20条,覆盖欧美、中东、非洲、澳新、印东等地区;近洋航线71条,覆盖日韩、东南亚、俄罗斯远东等地区;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近远洋航线通达率达70%,RCEP成员国家和地区近远洋航线通达率达77%。“十四五”以来,全省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我省稳定运行76条海江河联运线路,为江苏本地制造业“量身定制”物流运输产品。
(“南京—雅加达”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来源:“江苏省港口集团”微信公众号)
内河集装箱运输取得跨越式发展
2024年,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176万标箱,较2020年增长2.7倍,增速居全国前列。32家航运企业投入344艘集装箱运输船舶(运力达2.8万标箱),开行124条内河集装箱航线,通达8个省市的13个港口,辐射长江干线、淮河水系、京杭运河(菏泽至杭州段),“通江、达海、内联”的集装箱航线网络已基本形成。
(徐州顺堤河集装箱码头 供图/徐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平台水路货物运输试点
2024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平台水路货物运输试点。网络水路货运监测和综合服务平台(一期)于2025年6月上线试运行,主要功能为监测和保证交易的真实性以及网络水路货运平台企业行为的规范性。截至目前,平台接入了28家平台企业,归集了2060家托运人、211家企业承运人、31384个体承运人和 30406艘船舶数据。通过平台开票运单数55151单、累计开票额27.26亿元。
(网络水路货运监管平台 供图/厅运管局)
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等能级持续提升
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南京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88个、年设计通过能力1.9亿吨,开通近远洋集装箱航线19条。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加快建设成为中哈跨境运输的重要集结中心,建有集装箱堆场22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3.8公里,自2014年5月9日正式启用以来,累计完成集装箱进出场量超230万标箱。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基本建成“公、铁、河、海”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形成集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完成物流量7431.08万吨,完成集装箱量64.8万标箱。
(南京港 供图/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 供图/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厅综计处 厅运管局 厅港口处 厅港航中心 厅规划中心 宁交 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