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填补白鹈鹕保护空白,江苏大学学子拿下 “设计界奥斯卡” 红点至尊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1 16:42:00

“Best of the Best!”近日, 由三名江苏大学学子与一名东莞理工学院学子组成的年轻团队,凭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作品“Pelican Patch”,从全球众多专业设计师与顶尖团队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夺得了有 “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 之称的红点奖最高荣誉 —— 红点至尊奖。

11月10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到了团队成员林文翔。

记者了解到,Pelican Patch是为受伤白鹈鹕设计的人工喉囊义体。白鹈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喉囊极易受伤,一旦伤势严重将面临无法进食最终死亡,此前的解决方案几乎为空白。Pelican Patch的出现正填补了这一空白,目前有望实现量产。

颁奖典礼现场

红点奖官网

一次游学观察,催生生命守护灵感

红点奖与 “iF 设计奖”“IDEA 奖” 并列为世界三大设计奖项,其最高级别的 “至尊奖” 代表着行业前瞻性、创新性与可实现度的最高标杆。一支学生团队能够斩获此项殊荣,核心答案藏在作品深处的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中。

Pelican Patch 的设计灵感,源于林文翔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游学经历。在当地街头有不少白鹈鹕,它们频繁与人类互动,有时会张大嘴巴 “啄” 向路人。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却让林文翔想到:“鹈鹕赖以生存的喉囊如此脆弱,万一在捕食时被鱼钩划破,或是被过往船只刮伤,它们该如何生存?”

团队成员,左起:林文翔、吕行、向铁宸、吴炅昊

红点至尊奖奖杯

回国后,林文翔立刻投入到资料搜集工作中。通过查阅大量动物保护网站的文献,他证实了自己的担忧:对于鹈鹕喉囊的小面积损伤,人们还能通过缝合进行救治;但如果遭遇结构性的重大损伤,鹈鹕将因无法正常进食而面临死亡危机。更令人揪心的是,现有解决方案几乎为空白

“我们为何不设计一款专门的护具来填补这个空白?” 林文翔的想法得到了同校的吕行、向铁宸以及东莞理工学院吴炅昊三位伙伴的积极响应。他们意识到,这个设计不仅能解决鹈鹕的生存难题,更契合国际设计奖项对人文关怀与动物保护的关注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于是,一个为重伤鹈鹕量身定制 “义肢” 的概念应运而生 ——Pelican Patch,一款可穿戴于喙部的护具,旨在模拟喉囊功能,在为受伤的白鹈鹕提供支撑与保护,维系其基本生存需求。

团队由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李明珠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包海默、宋梅萍三位老师联合指导,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周都会与指导老师进行线上例会,逐字逐句推敲方案细节

跨越山海攻坚,破解科学设计难题

林文翔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设计过程中最大的 “拦路虎” 是获取鹈鹕精确的生理结构数据。“网络上几乎找不到鹈鹕头骨和喉囊的详细结构图,而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护具能否与鹈鹕身体完美契合,这是设计成功的关键前提。” 林文翔坦言。由于野生白鹈鹕在我国数量极少,相关资料十分稀缺,常规渠道根本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林文翔在澳大利亚游学时看到的白鹈鹕墙绘

作品设计草图

面对困境,团队没有选择退缩。他们想到,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可能会有相关研究数据,于是开始尝试通过邮件联系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动物保护机构。一封封邮件发出后,大多石沉大海,但团队没有放弃,持续沟通与说明项目初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联络,他们最终成功获得了美国一家动物保护组织提供的关键鹈鹕骨骼扫描数据,解决了关键难题。

除了生理结构数据的缺失,突破传统设计思维定势也是团队面临的重要挑战。“一提到动物保护设计,大家很容易想到猫狗等常见动物的肢体修复,我们一开始也陷入了这种思维惯性。” 林文翔表示,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跳出固有认知,将目光投向更多被忽视的动物需求,最终确认鹈鹕喉囊修复这一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设计方向。

在设计建模阶段,团队更是经历了四五次的推倒重来。由于鹈鹕头部活动频繁,脖子与头部的延展性极强,如何保证护具穿戴牢固不脱落、不变形,成为核心技术难点。同时,设计初期过于侧重功能实现,导致作品外观缺乏层次感,美观度未能达到预期。每一次迭代,团队都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持续优化:调整结构设计以适配鹈鹕的生理特征,确保穿戴舒适且不影响其原始生存本能;细化外观设计,让护具既符合鹈鹕原生气质,又具备视觉美感。林文翔常常在深夜完成一版设计,指导老师总能第一时间回复长段语音反馈。林文翔说,“这种追求极致的氛围,推动着团队每个人成长。

跨界融合创新,重塑现代设计理念

“很多人对设计有误解,以为只是画个好看的造型,” 林文翔告诉记者,自己的团队认为,现代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媒介,能够与任何学科交叉,弘扬理念,解决真实问题。“Pelican Patch 正是基于这种设计理念打造的。”

鹈鹕骨骼扫描图

作品概念图

这款作品并非简单的医疗护具,而是融合了动物学、材料学与设计学的系统解决方案。团队特意选用可回收环保材料,既符合环境保护的全球趋势,也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在色彩设计上,尽量贴近鹈鹕原生气质,避免因外观突兀对其造成二次伤害。“设计的核心不是追求表面的美观,而是用逻辑与美感,将冰冷的科技用温暖连接,解决那些被忽视的社会与自然议题。” 林文翔深刻体会到,国际顶级奖项看重的,正是设计师的前瞻性与社会责任感。

林文翔表示,虽然成员分布在上海、广州等地,却从未因距离产生矛盾。在团队组建初期,大家就因志同道合且磨合良好走到一起。项目推进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团队会先收集整理后反馈给指导老师,借助老师丰富的经验和设计理解筛选可取建议,再通过内部讨论评估方案的可实现度,最终选择最适合的方向深入推进。这种尊重专业、注重实效的协作方式,让团队在高效沟通中凝聚起强大的创造力。

荣誉背后积淀,奔赴未来美学山海

红点至尊奖的荣光,并非偶然降临,而是源于团队成员日复一日的厚积薄发。记者获悉,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斩获米兰设计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各类设计竞赛奖项 100 余项,还曾在B站等国内多个等知名企业实习历练。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此次冲击世界级奖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10 月 15 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当地自然教育机构对 Pelican Patch 表现出浓厚兴趣,主动询问其原型制作与量产的可能性。这让团队看到了作品落地的广阔前景。“目前产品还没有实际落地,因为需要找到有意向的动物保护组织合作推进,但我们之后一定会努力将它真正应用到鹈鹕保护中。” 林文翔表示,其他类似的保护类设计已有成功商业化先例,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实际力量。

在林文翔看来,真正体现设计师价值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融入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需要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去解决那些科技和技术难以单独应对的问题,这才是设计学科的核心意义所在。”

如今,团队中的两名成员已处于研三阶段,正在实习或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另一位研二成员也在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他们都希望能在职业起点找到更高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既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也为社会带来更多有温度、好用的产品,未来能站在更多世界级平台上展现中国设计师的力量。

对于江苏大学乃至全国的设计专业学子,林文翔也给出了真诚的建议:“很多同学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真正能把想法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无论是做优秀作品还是达成目标,都需要一步一步积累和实践。同时,尽早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在设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通讯员 单毅君 视频剪辑 姜天圣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