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第六名!石梁河水库水质改善成效显著 荣登全国前十榜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2 22:20:00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及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欢墩南断面凭借显著的水质改善成效,成功跻身1—9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变化情况较好前十”榜单,位列全国第六名。这一亮眼成绩,既是该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石梁河水库历经六年生态蝶变的有力见证。

重拳出击:四大攻坚战擦亮生态底色

石梁河水库,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不仅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的关键通道,也是连云港市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无序采砂、违规养殖等乱象愈演愈烈,水库生态平衡遭受重创,生物多样性锐减,调洪蓄水功能受损,周边群众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生态修复的“四大攻坚战”:取缔采砂证425个,关闭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拆解采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清理私布网箱10.5万个,还原水面415万平方米;整治“三无”渔船3771艘;治理“两违三乱”问题2000多项,恢复河湖空间681万平方米。这一系列雷厉风行、掷地有声的举措为水库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统治理:生态修复助力碧水重生

2020年起,水库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相继推进,3000亩生态湿地公园建成投用,20余万株水生植物扎根湿地,12.5公里河道疏浚打通水系“脉络”,构建起“岸上截污、河口净化、水中修复”的立体治理体系。

一期工程聚焦源头治理,通过实施系统性截污治污,打响了库区水质“保卫战”。在岸上,完成了周边1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生态塘、清淤生态沟渠,并投用14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从源头上削减了入河污染负荷。在河口,对新沭河、西朱范河等4条主要入库河口进行清淤和滨岸带修复,建设河口湿地与水源涵养林,构筑了天然屏障。在水中,实施以渔净水工程,累计投放净水鲢、鳙鱼苗约3500万尾,鲢、鳙鱼凭借其滤食藻类、消耗富营养物质的独特生态功能,成为水库水质改善的“天然卫士”,使水库水质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二期工程则重点推进磨山引河12.5公里河道疏浚及岸坡整治,进一步打通库区水系“脉络”,增强水体流动性与自净能力,推动水质改善从“治标”走向“治本”。经过两期工程的系统治理,石梁河水库水质实现稳步提升,从2021年的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Ⅲ类(部分区域达Ⅱ类,可饮用标准),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赋能:以水为笔绘就产业新景

水质的持续改善,不仅让石梁河水库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更激活了产业振兴的“绿色引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出了石梁河有机大鱼的卓越品质,2023年,石梁河鳙鱼被列入全国地标美食名录;2025年1月,石梁河鳙鱼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成为老百姓饭桌上真正的有机美味,实现了“好水养好鱼,好鱼富百姓”的产业振兴图景。同时,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如同一股春风,催生了文旅融合的新生机。自2022年以来,石梁河水库已成功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龙舟赛、精品农产品展销和起鱼表演等系列活动,广大游客在四季轮回中领略石梁河的独特魅力。

作为全市河湖治理的缩影,石梁河水库的成功实践带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幸福河湖500个,石梁河水库、凤屏湖获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蔷薇湖等35个河湖获省级幸福河湖奖补,国家级幸福河湖磨山河—石安河全面投用,优质河湖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全市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下一步,连云港市水利部门将以此次水质“国考”进位为契机,持续压实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深化“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路径,让更多河湖焕发生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通讯员 张义祝 王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