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万鸟归巢!黄海之滨的初冬盛景,盐城湿地藏着自然界最震撼的迁徙史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4 11:05:00

当第一缕初冬寒风掠过黄海之滨的滩涂,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便悄然迎来了一年中最壮阔的时刻。暮色四合时,天际线泛起墨色的涟漪,成千上万只鸬鹚划破长空,如黑色的浪潮席卷而来,掠过芦苇荡,最终定格在170亩柳树林中——这便是盐城独有的“万鸟归巢”奇观,一场跨越千里的生灵之约,在冬日的湿地徐徐上演。

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全球候鸟迁徙九大主要通道之一,2473平方公里的广袤滩涂,相当于2.2个香港的面积,这里不仅是江苏省最长海岸线,最大沿海滩涂所在地,更凭借并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供给,成为候鸟迁徙的“终点站”。2019年,这里随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申遗,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如今每年约有400-600只丹顶鹤(占世界野生种群的30%以上)在保护区滩涂越冬,有2000多万只候鸟迁飞经过,近百万水禽在保护区内越冬,其中17种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

作为“万鸟归巢”的主角,鸬鹚每年11月如期而至,从遥远的北方启程,跨越山川湖海,历经四十多天的长途迁徙,最终选择这片湿地安家,直至次年3月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清晨的薄雾中,鸬鹚集群飞向黄海海面觅食,待到傍晚四五点,归家的“号角”准时吹响——先是零星的黑影出现在天际,转瞬便汇聚成遮天蔽日的“鸟浪”,在天际间盘旋,上演震撼一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鸬鹚归巢前有着严谨的“整装仪式”。它们并非直接落脚栖息的柳树林,而是先前往湿地就近水域,集体完成一场“沐浴”,认真地洗去翅膀上的盐分和泥沙。洗罢后,鸬鹚们跃上芦苇丛或浅滩,抖落满身水珠,将紧贴身躯的羽毛梳理得蓬松油亮,这充满自然灵性的场景,让冬日湿地多了几分温情和灵动。

降落的瞬间更是动人心魄!据了解,170亩柳树林本是早年干旱裸露的湿地,因过路鸟类衔枝繁衍而成,逐渐形成茂密林带,如今成了鸬鹚的天然家园。成千上万只鸬鹚精准落在枝头,密密麻麻的身影将柳枝压得微微低垂,远望去,整座林子仿佛被泼上了浓墨,黑得发亮。这般盛景,绝非寻常鸟类可比——冬日迁徙至盐城的野生丹顶鹤约500余只,偏爱在湿地开阔处活动,而鸬鹚以数万之众,造就了“万鸟”之名,也让盐城的冬日有了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

这片湿地能成为候鸟的“终点站”,藏着自然的偏爱与人类的坚守。这里有充足的鱼虾供候鸟果腹,有芦苇荡、柳树林供它们栖息,更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坚定守护。为了不打扰这份宁静,景区打造了9米高的木质观鸟平台,让游客能远眺这震撼奇观而不扰飞鸟。

当最后一只鸬鹚落在枝头,柳树林便成了黑夜中的“鸟的城堡”。它们的排泄物滋养着这片土地,让柳枝来年更加繁茂,而这片林子又将继续为迁徙的生灵提供庇护,形成生生不息的生态循环。与鸬鹚相伴的,还有全球罕见的丹顶鹤集群、优雅的东方白鹳、珍稀的白鹤,28种一级保护鸟类与80种二级保护鸟类在此共生,让盐城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

四十载生态守护,换来了“万鸟归巢”的生命奇迹。盐城的冬天,因这场迁徙而炽热,因这份坚守而动人。当你站在观鸟平台上,看着“鸟浪”席卷而来,听着万鸟齐鸣的交响,便会懂得:这不仅是一场自然奇观,更是生命与自然的深情相拥,是盐城湿地写给世界最震撼的生态诗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周珉

视频: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