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99岁郑奶奶走了,留下两份“生命的馈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6 23:39:00

11月15日晚,持续22年默默资助阳光学子的苏州郑蔚青老师与世长辞,享年99岁。在最后时光里,老人留下了两份倾其所有的“生命馈赠”:捐出最后20万元用于阳光助学,捐赠遗体用于医学研究。郑奶奶是第一位向阳光助学行动捐款的个人,2004年以来,累计捐款56.08万元。

没想到,那是最后的告别

今年10月初,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团队夏亚明接到郑奶奶电话,心头一震。郑奶奶的声音比往常更急迫,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们能不能快点来一趟,我怕来不及……”

扬子晚报记者10月份去看望郑奶奶

10日,在苏州的养老院里,郑蔚青奶奶穿着一身洗得发旧的碎花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是存折和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老人笑容满面地拉着记者,像交代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这是20万,我最后的存款,捐给阳光助学。”

助学团队提醒老人为未来看病或近亲属留一些积蓄,老人说都已安排妥当。“我见过插管子的病人,生活没有质量,我不希望折腾。我早就签了遗体捐赠协议,如果遗体还能对社会有点用途,怎么样都好。”

郑奶奶到银行,把20万捐赠给阳光学子们

再三确认老人的真实意见后,助学团队陪郑奶奶去了银行。当确认款项已汇入江苏省慈善总会专用账户,郑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纯粹而无比轻松的笑容,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使命。谁也没想到,这是助学团队和郑奶奶的最后一次见面。

郑奶奶:“你们是我的忘年交”

郑蔚青奶奶是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在2004年迎来的第一位个人捐赠者。那一年,助学行动原本计划资助100名学子,因为郑奶奶的5000元捐款,阳光学子王大伟成为了意义非凡的第“101位”受助者。此后,在江苏省慈善总会指导下,阳光助学立项接受社会爱心捐款,截至2025年8月,累计已达3500多万元,帮助7000多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圆梦大学。

扬子晚报阳光助学团队经常前往苏州看望郑奶奶,拉拉家常。郑奶奶甚至记得助学团队每个人的年龄,每一家的孩子读几年级。

2月份,阳光助学团队给郑奶奶庆祝99岁寿辰

今年2月,阳光助学团队和两位学子一起前往养老院为她庆祝99岁大寿。郑奶奶热情地向养老院的老人和护工介绍:“看,这些都是我的朋友!我们是忘年交!”

22年的时光,早已将简单的捐助关系,酿成了醇厚如亲的温暖守望。

师者心,人生的最后一课

郑蔚青是常州武进人,从教育系统退休后,到苏州照顾年迈的母亲,便在此定居,她的一生都与“教育”二字紧密相连。

“上世纪40年代,兵荒马乱的,我家里也难。要不是我的老师帮我,连初中都读不完。”少年时代接收到的善意,被她小心翼翼地呵护在心间。郑蔚青有40年教龄,她的妹妹、妹夫、弟弟、外甥也都是教师。在她看来,知识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永不贬值的财富,而帮助孩子求学是世间最有价值的投资。

这份爱,纯粹而克制。当受过资助的学子想要登门致谢时,她总是婉拒,“你们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昨天,当郑奶奶安详离世的消息在阳光学子的群中传开时,那些她曾默默扶上一程的孩子们,在震惊与悲痛中,回忆起这位素未谋面或仅有一面之缘的老人。群里满溢着追思与敬重,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将用努力生活的姿态,传递这份不曾断绝的善意,告慰这位用一生备课的老师。

江南温暖的初冬里,郑奶奶安然离去,如花瓣飘落水面,在无数人的心中激荡起绵绵不绝的涟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可 李冲 夏亚明

摄像/剪辑 卢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