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以联为桥,联墨双修!第五届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会议在江苏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7 21:02:00

扬子晚报网11月17日讯(通讯员 周衡 记者 姜天圣)11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会议暨“楹联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楹联学会指导,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主办,江苏大学文学院承办,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协办。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楹联高校联盟名誉主席陈伟明,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林向阳,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诗钟分会主任、中国楹联高校联盟顾问孙英、中国楹联书画院执行院长彭英科等应邀出席。来自中国楹联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和江苏大学的师生代表一百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现场

现场

开幕式于15日上午举行。江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曲云进代表承办和协办单位致辞。他说,镇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诗词楹联文化的灵魂,特别是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令业界瞩目,同时他还汇报了江苏大学及其文学院的办学历史以及联教工作特色与品牌活动。他谈到,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产物,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现场

现场

陈伟明代表中国楹联学会讲话。他表示,中国楹联学会始终高度关注中国楹联高校联盟的成长与发展,联盟成立七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他希望,高校联盟一要发挥高校优势,力争在楹联理论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二要突出活化利用,推动楹联研究的落地实践;三要拓宽国际视野,做好楹联外译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楹联故事;四要重视联墨双修,着力培养能撰能书的复合型人才;五要壮大联盟队伍,吸纳更多的高校加入,为楹联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主席、中国楹联文化馆馆长宋彩霞作题为《五番盟会传薪火 三江联韵起新章》的工作报告。她详细介绍了2024-2025年度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以及成员高校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未来工作打算和努力方向。她表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举措、更开放的姿态,突出“高校楹联”特色,擦亮“高校联盟”品牌,让楹联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周渡以《以联为桥 融文入教》为题,介绍了江苏大学在留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开展楹联教学与文化体验的探索与实践。

现场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会旗交接仪式。第六届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会议由天津大学承办,将于2026年9月召开。曲云进将中国楹联高校联盟会旗交给天津大学许谨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随即开展学术研讨。本次会议以“楹联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征集到论文23篇,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提交了4篇。研讨分“楹联理论研究”“楹联应用研究”和“楹联书法研究”等三个小组进行。大家围绕楹联创作、楹联理论、联语阐释、叙事功能、文化价值、传承传播、楹联教学、社会普及和赋能发展等展开了深入研讨。令人欣喜的是,本次研讨有3篇论文专门讨论“人工智能赋能楹联文化传承创新”,有1篇专门讨论“楹联文化海外传播”,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敏感性和跨学科视野,拓展了楹联研究的方向和范式。“楹联书法研究”专题小组,在学术研讨的同时,与会专家们还挥毫泼墨、笔会交流,充分体现了高校联盟在推动“联墨双修”工作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与师生代表还专程赴“中国楹联文化展区”焦山和西津渡,实地感受镇江诗词楹联文化的深厚底蕴,考察了解“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创建成果。

据了解,中国楹联高校联盟是迄今为止传统文化界在高校第一个以联盟形式成立的自发性专业学术组织。自2019年创立以来,在中国楹联学会的指导下,已先后于白城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华大学、辽东学院举办过四届联盟会议暨专题学术研讨会,传楹联之美,承文化之魂,为楹联理论研究、教育推广、传承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