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视频|宿迁“落叶缓扫”铺就冬日浪漫,柔性化城市管理传递人文温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2 19:49:00

近日,宿迁市住建局公布,全市有40多处落叶景观区同步启动“落叶缓扫”举措,由金黄银杏叶、火红乌桕叶铺就的天然“地毯”,很快成了市民争相前往“打卡”的热门地。11月2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探访发现,市民或弯腰拾叶、或驻足拍照,欢声笑语与沙沙落叶声交织成冬日暖歌。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对于“落叶缓扫”的政策,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认为,该政策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的升级:用柔性化服务回应民生需求,以细节温度传递治理智慧。 

 

落叶成景,市民乐享“城市浪漫”

11月22日,记者随机挑选了几处“落叶缓扫”景观区进行探访。上午10点,古黄河雄壮河湾公园的梧桐道上,家住附近的张女士正带着7岁的孙子蹲在地上“寻宝”。“梧桐叶像手掌,乌桕叶像爱心,孩子昨天回家还画了幅《树叶地图》!”她笑着指向孩子手中的玻璃罐,里面装着20余片形态各异的落叶。 

 

中午的千岛湖路,宛如一条被时光点染的金色长廊。道路两旁,银杏树整齐排列,满树的叶子金黄璀璨,似是被阳光镀上了一层薄金。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如细碎的金子般洒落下来,在地面织就一片斑驳的光影。松软的落叶撒在地上金黄一片,宛如柔软的金色绒毯。不远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架起三脚架,连续抓拍落叶飘落的瞬间:“得知消息后,特意来拍‘落叶雨’,朋友圈都问这是哪个景区!”

下午的酒都公园,同样有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这里火红乌桕叶飘落在地上,煞是好看。人们漫步其间,脚下是松软的“红毯”,每一步都踏出诗意。大家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在公园里回荡,尽享这冬日里的浪漫景致。

从“干净”到“美好”,城市管理更懂人心

“以前觉得落叶是垃圾,现在才发现它是大自然的礼物。” 带着女儿来酒都公园的市民刘先生感慨,女儿上周用落叶做了书签,还在班级分享会上得了奖,“这种教育比课本生动多了”。 

 

“瞧这金黄的落叶,美得像一幅画!如今能多留些时日,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拍照留念,好好感受初冬独有的氛围。”市民甘女士特意开着硬派越野车来当拍照道具,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宿迁市推行“落叶缓扫”政策已有数年,“这大大增添了宿迁的城市特色,必须为政府的暖心举措点赞!”

在千岛湖路,曹女士手捧一束由银杏叶精心制作的“金色玫瑰”花束,不断变换造型,闺蜜手中专业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这束花是我用捡来的银杏叶做成的,一共52支,花了三四天时间呢,拍照效果超赞,特别拉风!” 

 

扬子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几乎所有人都明确表示支持“落叶缓扫”,认为这一举措“提升了城市的温度”。退休教师周女士更是竖起大拇指称赞:“以前总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才明白,美好不只体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更藏在这些让人心头一暖的细微之处。”

从“一刀切”到“差异化”,环卫工变身“景观师”

实行‘落叶缓扫’后,也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在千岛湖路,环卫工人王师傅拿着长柄夹和垃圾袋。“以前清晨3点上班,现在4点来,主要捡烟头、塑料袋,落叶基本不动。”她笑着告诉记者,“市民都夸我们‘会搞浪漫’,干活也有劲头!” 

 

宿迁市住建局园林处处长张瑞介绍,宿迁地处南北交界地带,得益于前几年道路改造时大量彩叶树种的引入,秋冬落叶的周期得以延长。如今,宿迁已形成了“春天赏落樱,秋冬观落叶”的独特美景。施行“落叶缓扫”政策,是为了让市民充分感受季节变化之美。目前全市范围内精心打造了40余处颇具规模与观赏价值的落叶景观区,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印象黄河公园、水景公园、古黄河雄壮河湾公园、运河湾公园、酒都公园以及运河风光带等,都成为了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胜地。

张瑞进一步说明,此次“落叶缓扫”并非简单“不扫”,而是通过科学评估筛选出叶色丰富、人流量适宜的路段,并制定三级管理标准。“核心景观区(如千岛湖路、三台山森林公园):保留干净干燥的落叶,仅捡拾垃圾,保留期40天;人行道与绿化带:保留期20-30天,落叶过厚时人工减薄;主干道与交通枢纽:坚持即落即清,保障安全通行。”

落叶虽美,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落叶枯脆,容易被踩碎从而失去美感;遇雨天气,还容易发生霉腐现象;此外,还可能引发火灾以及堵塞下水道等安全隐患。对此,张瑞强调,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一旦遇到雨雪、雾霾,立即启动应急清理机制;当落叶的观赏性下降时,及时组织集中清理;同时,会根据树种、人流量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

“留白赏景”,城市治理尽显人文温度

“秋天很短,能缓则缓”“踩着落叶,从秋到冬”……社交媒体上,落叶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播放量高达数十亿次,“落叶缓扫”这一话题更是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记者检索发现,近几年,城市治理领域出现新风尚,北京、上海、杭州等众多城市纷纷推行“落叶缓扫”政策。2020年,长春更是以立法形式为落叶“撑腰”,规定秋冬季在城市市政指定区域对落叶进行保护性留存,让城市季节景观得以充分展现。 

 

“落叶缓扫”这一小小的举措,实则是观察城市治理理念变革的小切口。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政策意义很大。其一,它为街道留存了秋天的美感。落叶本身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层层叠叠的落叶构成了一幅幅别具韵味的城市景观图;其二,该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环卫工人日常过度清扫的压力;其三,落叶对人行道生态有着维护涵养作用,为城市生态增添了一抹生机。

胡院长指出,从城市管理理念层面审视,“落叶缓扫”坚持环境原生态,彰显出柔性化的治理特色。它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以细节处的温度传递着治理智慧,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的单一标准。城市治理不再一味追求“一刀切”的整洁,而是兼顾功能性与审美性,采用“一地一策”的精细化管理方式,精准贴合大众对美的需求,让城市治理更具人文温度。

从“一扫而光”到“留白赏景”,多地实施的“落叶缓扫”政策,无疑是城市管理理念升级的生动体现。正如胡院长总结的那样,这是用柔性化服务回应民生需求,以细节温度传递治理智慧。市民陈女士的感慨也印证了这一点:“走在金灿灿的落叶上,脚步都变轻了,这大概就是‘幸福城市’该有的样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视频剪辑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