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四大主题恳谈会落地多项合作 如东沿海经合会释放高质量发展强信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22:29:00

人工智能赋能如东现代产业发展联盟宣布启动、洋口镇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正式开园、洋口港金牛码头一期工程顺利交工……11月21日-22日,第十七届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召开期间,如东聚焦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绿色氢氨醇、化工新材料四大主题,连开四场恳谈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发展新机遇,共谋合作新未来,展示向海图强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行动力。

“向海”,打开发展新格局

战略的“向海”,是如东近年来最宏阔的空间叙事。

“之所以选择如东洋口镇,是看中这里距离上海近,又有较为成熟的化工园区。”在11月21日举行的洋口镇(沿海经济开发区)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启动仪式暨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恳谈会上,江苏红钧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帅说,作为首批入驻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的企业之一,目前,企业规划落地的产业项目可年产3500吨钴有机化合物,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器件等领域。

作为如东重要的沿海经济增长极,洋口化学工业园连续7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 强”,是长三角地区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核心载体。坐落于其内的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是该镇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蓝图的战略载体。目前,一期已建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米,顺利落户5家企业。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潮,如东的“向海”之路愈发宽广。11月22日,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提升“大进大出”集疏运能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的金牛码头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交工,标志着洋口港载体能级得到极大提升。

凭海而兴,如东其势已成。全国最大的海上LNG能源岛年均接卸量稳居全国前列;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占全省四分之一;2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江达海,黄海大桥串联起陆岛联动的发展脉络,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攀升至第28位。

“向新”,激荡产业新浪潮

四场恳谈会的背后,是如东清晰而坚定的“向新”叙事。

11月21日,以“AI向新·链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赋能如东现代产业发展恳谈会成功举行。会上,“人工智能赋能如东现代产业发展联盟”由如东县政府、上海证券报、上海市浦东未来能碳产业研究院、中天科技集团、东南大学等单位代表共同宣布启动。未来,联盟将致力于打通政、产、学、研关键链条,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同日,洋口镇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恳谈会上达成了常州大学如东高等研究院意向合作。“未来,我们将持续助力洋口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加速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布局。”常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安霞说。

11月22日下午,洋口港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恳谈会上,上海绿能低碳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映阳以《中国绿色氢氨醇项目产业链简析》为题,系统梳理了绿色氢氨醇产业链的构成与发展脉络,为如东培育发展这一新兴产业提供思路与方向。

如东在发展氢氨醇产业方面具备不少特色优势,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可为绿氢制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绿电”支撑;充足的LNG冷能可用于合成绿氨;完善的港口物流体系,可为氨醇运输和国际贸易构建高效通道。

11月22日下午,如东经济开发区以“向新而行 以智行远”为主题的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会上,如东经开区和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通人才发展集团“牵上手”,为企业拉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专业人才平台”双重支撑;高通量蛋白质组自动化、“贴片式”连续血糖监测、宽禁带半导体原子制造等6个产业项目当场敲定。

“向未来”,把握时代新机遇

四场恳谈会的后半篇,是更为明确的发展路径与战略规划:锚定“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总体定位,全力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七虎竞南通”中跑出如东加速度。

如今,如东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三个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方兴未艾,大零号湾、化工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成果频出;全国首个风电专用港口、全国首个产业化重力储能项目相继落地,“风光气氢储”的绿色能源格局已然形成。

“奋力奔跑的如东,正以凭风踏浪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全速前行。”如东县委书记杨万平诚邀广大客商携手合作、投资如东,如东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安心的环境,让资本与资源在这里碰撞出最美火花。

江苏新思优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在海洋装备智能智造、海洋环境治理、滩涂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大显身手。“如东的资源优势与我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向高度契合。未来的投资布局与场景开发,我们将优先聚焦如东。”企业创始人王峰说。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目前,企业布局如东三大生产基地总产能可达3万吨。“如东保姆式的服务让企业如鱼得水。”公司董事长周新基坦言,企业全部产业都布局在如东,未来将继续扎根如东,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向更高性能、更多应用领域迈进,为如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 徐书影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