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南通:名师培养,再铸“教育之乡”新辉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8 11:39:00

“这堂课的设计形式亮眼,不过设问还得再‘准’一点,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引导孩子品读文章。”近日,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姜树华名师工作室里,导师团专家正围绕“儿童语文生活学习场景建构”这一主题,为年轻老师们支招点评,满满的干货让人获益匪浅。

透过这个镜头,可以洞察南通“名师培养工程”的精彩画卷。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撑。

有着“教育之乡”美誉的南通,承袭百年历史积淀、厚植崇文重教基因,近年来锚定培养“大国良师”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群体,以名师培养的“春色满园”,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铸“教育之乡”新辉煌。

百年积淀 教育基因筑牢名师根基

在江苏,提到基础教育,南通是绕不开的话题。“教育之乡”的金字招牌成为南通的一张闪亮名片。南通教育何以强?透过历史的维度,不难寻到答案。

1902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成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这一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南通的基础教育领域持续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筑牢南通名师培养的根基。

早在1984年,南通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师范提前招生,开创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的先河。2007年,又推出五年制师范公费定向生培养计划,通过“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收学费、跟踪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原则,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在南通名师培养的“谱系”中,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教育家,不仅让南通基础教育享誉全国,更为名师培养树立了明确导向。

2020年,南通市推进乡村教师定向生培养全域覆盖;2021年,启动初中起点的“七年贯通”教师定向培养项目。通过严谨的分段考核和系统衔接的培养体系,培养高质量师范生。

今年,南京师范大学加盟南通定向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第一批共招收了60人,录取分数线超过本地优质高中分数线,生源质量十分优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岳峰介绍,“他们完成七年连贯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将得到双证联授,获得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

据统计,2007年以来,南通已累计培养了四千多名定向师范生,为各级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师资力量。

培育沃土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南通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教师个体卓越发展与群体高质量发展互动机制。近年来,南通市教育局以“名师培养工程”为抓手,明确提出要培养“李吉林、李庾南式的‘南通新生代名师’团队”,形成“目标、模式、机制”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2006年启动的《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型人才培养计划》沿用至今,以5年为一个周期,建立名师培养的三个梯队。同期还组建了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先后邀请李吉林、李庾南、朱嘉耀等顶尖名家,为名师培养提供学术引领和专业指导。如今,教师人才梯队培养已进行到第五期,全市已经形成了约100名第一梯队全国名师、500名第二梯队市学科带头人、2000名第三梯队县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格局。

许卫兵名师工作室举办专题研讨会

为锻造新时代南通“大国良师”队伍,南通市教育局实施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5工程”,遴选和培养1万名左右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50名左右领航校长,进行周期梯队滚动培养,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雁阵式”教师发展格局。

“教师成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培养教师不搞形式上的培训班,也不以授予称号为目的。”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王笑君介绍,导师团采取导师和培养对象“一对一”培养、按学段学科“分组别”培养、重点对象“组合拳”培养的方式,促进培养对象错位发展、各显其能。

畅通路径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名师成长需要土壤,更需要通道。”王笑君指出,南通名师培养的“三大铁律”便是“成长在课堂、发展靠科研、成就看学生”。培养优秀教师也路径明晰:前期为教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中期针对发展瓶颈夯实理论基础,通过磨课、研课等形式提升教学水平,最终要在科研中形成个人教学主张并实际运用。

“在南通做教师最幸福的就是,成为特级教师之后依然有畅通的成长空间。”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姜树华感慨道,他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南通名师,离不开导师团的精准指导:通过提炼“言意共生”的语文教学主张,参与课题研究,最终组建名师工作室,带动团队共同发展。姜树华名师工作室成立10年以来,已经累计培养出40名优秀教师。

名师一梯队集中研修活动

年轻教师参与了团队的课题研究,快速成长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我们的最新教研论文即将发表。”姜树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李爱芸表示,经过名师工作室的培养,个人教学和研究能力有了双重突破。

目前,南通已成立84个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一室一品、百花齐放”的生态。南通名师培养工作开展近2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名师一梯队培养对象116人,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万人计划名师7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或苏教名家51人,省特级教师147人,省教学名师48人,正高级教师278人等。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9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等,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均衡发展。

久久为功 引领基础教育前沿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今天形成一套成熟的“南通路径”,其背后是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支撑。用“整体发展”的理念指引方向,通过“可持续范式”激发个体动力,利用“共生机制”打造增长引擎,最终在“和谐生态”的沃土上,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卓越发展。

通过“名师送教”“跨校跟岗”等机制,南通打破县域、城乡壁垒,实现资源共享。近六年,“1115工程”培养对象开展送教活动530余次,受益教师2.5万人次,带动了区域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

南通教师培养模式还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高品质名师工作室建设”被评为国培项目十大品牌之一,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教师培训30多万人次,每年接待相关教育考察、跟岗培训近1000人,成为全国名师培养的典型标本。

“名师培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名师培养永远在路上。”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孙剑波表示,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南通将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推进教师职称岗位评价制度改革。推进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实体化运行,积极开发富有南通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如今,南通正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为全国教师发展贡献更多“南通智慧”与“南通样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吴佳笑 朱亚运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