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益彩纷呈江苏行|不仅康复好,还能再就业,福彩公益助力精障患者找到新人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8 18:44:00

在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有一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通过"康复+就业"双轨模式,不仅帮助患者从"拒绝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更让有些患者实现从"问题患者"到"社会能人"的蜕变。12月28日,记者来到该服务点探访,发现这家由江苏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服务点已真正实现"住得好、吃得好、有钱赚"的康复目标。

暖心康复港湾:打造精神障碍患者的温馨家园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初冬的阳光洒在1000平方米的康复中心的门前。服务点外墙醒目的“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正是江苏福彩“走近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的生动实践。

推开玻璃门,一楼棋牌室内传来阵阵欢笑声。精神障碍患者们围坐在桌旁打牌下棋,棋子落盘的清脆声与谈笑声交织成温暖的乐章。42岁的患者张大姐边打牌边对记者说:“以前在家整天闷着,现在每天来这儿和大家下棋,心里敞亮多了!”沿着楼梯来到二楼,辅助性就业室里20多名患者正专注地组装手机充电器,灵巧的手指在零部件间穿梭,月均700余元的收入让他们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梦想。

康复成效显著:从排斥到主动参与的蜕变之路

“刚来的时候,很多患者连门都不愿意进,现在还未开门就有不少人等在门口。”服务点负责人钟子旭回忆道。他告诉记者,该服务点是他的哥哥钟九远创办的。钟九远是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原来从事盲人按摩店,后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的扶持下创办了“残疾人之家”,2025年2月,在江苏福彩的资助下升级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目前,服务点组建起9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系统评估与个性化康复计划,让30余名登记服务对象实现了从“拒绝服务”到“主动参与”的跨越式转变。

精神二级残疾的杨浩(化名)便是典型案例。49岁的他曾在居家期间出现自言自语、暴力毁物等行为,今年5月入住康复点后,通过康复计划与专人服务,暴力行为显著减少。如今他不仅在小运动会中夺得跑步亚军,还培养出下棋看书的爱好,每天主动打扫卫生、参与辅助性就业。更令人惊喜的是,58岁的王兰芳(化名)从“名人”到“能人”的蜕变——这位曾因不付钱购物给周边商户带来困扰的患者,经过4个月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和服药训练,如今情绪稳定、交流正常,手工月收入600余元支撑起家庭日常开支。

辅助性就业:点亮患者新生之路的希望之灯

“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还能赚点零花钱。”中午时分,食堂飘出萝卜烧肉、肉圆青菜、韭黄炒千张的香气。三菜一汤的丰盛午餐,正是服务点“工疗结合”模式的生动写照——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通过组装手机充电器等辅助性就业获得个人收益。这种“康复+就业”的创新模式,既激发了患者参与积极性,又减轻了家庭负担。

泗洪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四军介绍,全县已建成3个省级示范点,登记服务对象322名,开展康复训练6500余人次,形成“布局合理、主体多元、转介顺畅”的服务体系。2026年,该县将把“精康融合”纳入民生实事,重点提升服务覆盖率与质量。

站在康复点门前,钟子旭指着外墙的福彩标志说:“这不仅是资助标识,更是30多名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灯塔。”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像杨浩、王兰芳一样,在这里找到生活规律,重拾社会功能。这个康复点,正用专业与爱心书写着“残健共融”的温暖篇章,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坚实桥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视频剪辑 陈勇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