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审美超前了600年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05-24 15:29:00
前段时间收官的古装剧《雁回时》妥妥掀起了一阵热潮全网都被这绝美的“明制穿搭美学”狠狠拿捏了
电视剧《雁回时》中的明制妆造。
正如胖布所言:论审美还得看咱老祖宗不论是立领长衫还是“爆款”马面裙说起明制汉服这一趴我大南京必须拥有姓名~
明制汉服
汉服界的“六边形战士”
图片来源于微博用户@兰小默_童鞋、小红书用户Suda'。
○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汉服,跟很多小女孩一样,总喜欢披着被单,扮成古装剧里的角色。”许多人对汉服的最初印象也许来源于古装影视剧。
○ 随着国潮风兴起,汉服已然从小众走入大众。不论是老门东明城墙脚下,或是熙熙攘攘的地铁站、商场,总能与汉服不期而遇。
○ 立领长衫搭配马面裙,再加上花纹繁复的刺绣云肩……当下最吸睛的“国潮穿搭”中,明制汉服可谓是低调又独特的存在。
明绿地织金纱翔凤纹短衫,孔子博物馆藏。
葱绿地妆花纱蟒裙,明代盛行的马面裙式,孔子博物馆藏。
○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提出了“恢复中华”的口号。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也就是朱元璋刚登基不久,就下达了《衣冠复古诏》。明朝遵循“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严密完备的大明衣冠制度,整个社会的服饰制度得以重新规范。
○ 这场浩浩荡荡的“衣冠复古”运动中,“蒙元胡风”逐渐消退,汉人衣冠重回顶流。
○ 除了顶层设计外,明代服饰更是种类多样、等级分明。依据《大明会典》的记载,文武官冠服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吉服、素服、忠静冠服等多个大类。此外,还有丧服、戎服、便服等。
明代吉袍服,是在盛典以及祭祀场合穿着的一件龙袍。
○ 穿衣不仅要看场合,还要穿对人。明代服饰制度形成了“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服饰等级系统。
○ 根据《明史·舆服志》的记载,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社会的不同阶层都要遵守相应的服饰规定,甚至连服饰式样、衣料与图案花色都有要求。
○ 更有趣的是,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还是个“细节控”,甚至亲自参与编订服饰条例,明确衣服、冠履、首饰的穿戴要求。
明王锡爵斗牛方补官袍,南京云锦博物馆藏。
皇家衣橱
盘一盘“帝后高定款”
○ 明制汉服“高定款”,非吉服莫属。而要说到吉服,就不得不提“孝端皇后同款吉服”。
○ 这件吉服的全名叫做“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不少汉服爱好者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的橱窗里。
○ “这件藏品是云锦研究所受北京明十三陵的委托,在2016年复原出来的。它真的太美了,我身边的很多喜欢汉服的朋友也这么说。”来自南京云锦博物馆的90后设计师高文芝是一名资深“汉服玩家”,在她看来,如果“孝端皇后同款吉服”能够被复制出来、推向市场,比仅仅展示在博物馆里更有意义。
明孝端皇后吉服,南京云锦博物馆藏。
○ 走出“皇家衣橱”,成为现代年轻人的衣服并不容易。
○ “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比如怎么降本。皇家用的面料价格高昂,肯定不能按照文物一比一复原,还得满足大家日常清洗的需求,好不好存放,是不是耐磨耐刮。”
○ 经过与技术人员不断碰撞想法,反复研究新工艺、新材质,这件“孝端皇后同款妆花吉服”终于在2023年七夕走入大众视野。“孝端皇后绿”大气典雅,纹样极尽精美奢华,预售名额很快一抢而空。
○ 而明制汉服的故事,还在书写。
孝端皇后吉服亮相法国卢浮宫。
衣冠复兴
穿出去才能传下去
○ 或许是六百年前的大明遗韵尚在,明制汉服与南京显得格外般配。
○ 很多人会为了一趟南京之旅专门准备衣服,明制汉服是许多汉服爱好者的不二选择。穿着立领对襟袄配马面裙,踏进朝天宫,走过秦淮河,漫步瞻园的水榭楼台,似乎就能与那个衣冠楚楚的时代相遇。
小红书用户南京汉服圈、微博用户@oo青梧分享的明制汉服造型。
○ “终于在南京拍到了明制”,是一种温婉端庄的美,点缀了这个名为金陵的地方。
○ 传统文化“破圈”让汉服走入更多与消费、社交有关的多元场景。以汉服旅拍、汉服写真馆、古风市集、汉服巡游等业态为主打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正在南京的街头巷尾“优雅盛放”,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南京,体验一次明制汉服。
小红书用户南京美人玉汉服摄影馆、明妆阁国风的明制汉服作品。
○ 许多汉服爱好者还会身穿明制,相约同袍追忆繁会南都,或沉浸式体验一次汉服婚礼。
○ 不管是明孝陵、明城墙、朝天宫,还是老门东、熙南里街区、红楼艺文苑、金陵小城,都是与明制汉服“适配度”极高的热门打卡点。
○ “穿出去才是最好的保护”,汉服爱好者们常常这么说。
○ 在南京的街头巷尾,他们身着华丽的衣裳,用行动守护心中的信念。每一次走上街头,每一次按下快门,每一件精心搭配的饰品,都是一场关于热爱、关于坚守的诉说。
○ 这身穿越600年的“国潮穿搭”不是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古代服饰,而正鲜活地呈现于现代的时尚潮流之中。
小红书用户Ark(国风版)禁言不回、beatrix、鱼月、Dylan分享的明制汉服。
○ 服饰与生活的结合,一向十分紧密。一袭明制汉服穿越百年时空,让我们得以伸手触摸那个时代强烈跳动的生命脉搏。
○ 这或许揭示了衣冠复兴的核心密码:当这一身“国潮穿搭”能伴随当代人走过生活细碎,还有人生的重要时刻,文化传承便有了最坚实的支点。
内容来源 | 南京发布、紫金山新闻联合出品,综合自南京云锦博物馆、江苏新闻广播、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博物南京、电视剧《雁回时》官方微博、孔子博物馆、金陵小城、南京珍珠泉度假区、熙南里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