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央视新闻走进南京荷花塘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07-21 15:02:00

今年以来

国家下达8000亿元资金

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

是“两重”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

幸福生活和城市安全运行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加持”下

南京项目建设有哪些新变化?

走进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正在施工的地下管网项目正在将电力、给水、污水、雨水、消防、通信等市政管线同时纳入街巷。

南京市民王宝宁说:“以前施工是整个挖的,都要绕路走,现在是一道一道改造,改造以后就把板铺上,方便居民走,所以影响不大,他们骑电动车自行车都可以。”

荷花塘街区人口众多,有1800多户居民,还有1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8处历史建筑和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样文物建筑密集的街区进行管网全面改造,称得上“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可想而知。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对文物和居民的影响?现场发现,这里的施工设备都比常见的尺寸要小了不少。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刘亮表示:“因为在狭窄的街巷里面,很多设备是没法来满足我们使用需求的。我们把很多设备结合现场做了迷你版的缩小。”

项目负责人介绍,不仅项目中的挖掘机、打桩机需要特别定制,就连地下管网设施也被专门设计成微型的。比如城市主干道,里面径宽有6米到8米以上,而这里的管网设施,间距最宽的地方也就1米5左右。

不仅仅是这种“小而美”的项目火热建设,一些涉及区域更广、规模更大的“两重”项目也在加紧开工。南京市城北第四批污水管网整治项目,涉及40条道路污水管整治,因为施工现场周边有学校和河道,大型机械上不去,地下的管道又很狭窄,不方便人工检测和排查,因此,项目施工方调集了一批机器人“上岗帮忙”,大展身手。

南京同力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施工负责人陈静介绍:“那台小推车上面,它有一个自控装置,包括他手上那台微型电脑,类似于咱们的无人机操控一样,可以控制机器人的方向,实现有线包括无线的传感。”

眼下,越来越多的管网设施变得更加“聪明”,南京市水务局的智慧平台已经部署并接入包括摄像头、电子水尺、液位计、智能井盖等物联感知设备共3600余套。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两重”项目实施以来,南京水务局已经获得超20亿元的资金支持。

南京市水务局污水设施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我们真金白银地将国债资金以及市财政资金用于地下管网的修复完善上,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配套建设智慧化管理平台,也使用了更多智能设备,像我们项目中使用的机器人就超过万余台,为我们整个南京市的地下管网,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市民叶桂霞说:“不瞒你讲,我都准备卖这个房子了,因为之前都要用煤气罐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心里头一块石头就下地了,我们期盼能早日用上天然气。房子不卖了,我都下架了。”

随着“两重”项目推进

古老的城市与街区

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内容来源 |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