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视频】台风天,高铁站台打伞有触电风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0 20:22:00

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预计今天下午到明天,全市各区大部分街道(镇)将出现陆上7~8级、水面8~9级的阵风。有网友表示,在成都东站,有工作人员反复提醒在站台等车的乘客不要打伞。记者注意到,网上也有不少关于高铁站台能否打伞的讨论。

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供电段联合铁路公安部门在铁路沿线重点车站开展安全宣传,特别强调高铁站台禁止打伞的规定。不少旅客对此存在疑问,为何一把小小的雨伞会被列入禁止行为?扬子晚报记者特地邀请了南京供电段牵引供电科科长戴辰为大家详细解读其中的安全隐患。

雨伞可能引发伤害风险

高铁列车运行依赖上方的接触网,其电压高达25千伏,相当于家庭用电的100多倍,且接触网与站台边缘的安全距离有限。雨伞多为金属骨架,在站台区域使用时,若旅客不慎举高,可能因风力或肢体动作导致雨伞靠近甚至接触接触网,瞬间产生的高压电流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阴雨天气时,雨水具有导电性,湿滑的雨伞表面更易成为电流传导的媒介,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触电风险。此外,如果有旅客没有将伞抓稳,会被风吹到接触网上,引起跳闸,从而影响列车正常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当列车进出站时,由于旅客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气压小于周围气压,形成了把旅客往列车方向的推力。这股推力可能把雨伞甚至旅客吸向列车,造成安全事故。当列车经过高铁站台时,快速运动的列车与人体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气压低于周围气压,人体外侧的空气流速相对较慢、压强较高,这样就形成压力差,产生把旅客推向列车的推力。此时,撑开的雨伞受风面积大,增加被吸向正在行驶的列车的风险。这就是站台边缘设置“安全线”的原因之一。我国站台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通常为1米,而高铁站因列车速度更快,产生的“吸力”效应更强,部分站台的安全线会增加到1.5米甚至更宽。无论晴雨,旅客都必须站在安全白线以内候车。

即便是在候车大厅,雨伞也可能成为安全隐患。雨天的伞面沾满水汽,收起时仍会不断滴水,地面因此变得湿滑。过往乘客若不慎踩到水渍,很容易滑倒摔伤。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高峰时段,一处湿滑的地面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混乱甚至踩踏风险。

保障行车与旅客安全的必要措施

南京供电段工作人员介绍,高铁接触网是列车的“动力之源”,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除禁止打伞外,站台区域还严禁旅客抛掷杂物、翻越护栏、使用长杆类物品等,这些规定均是为了避免与接触网发生意外接触。

铁路部门提示,出于安全与乘车秩序考虑,不要在站台打伞,尤其在暑运客流高峰时,站台上人流密集,湿漉漉的雨伞可能会碰到其他旅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站台候车时,尽量避免打伞,可以穿戴雨衣或防水外套代替打伞。时刻留意站台广播和工作人员指引,看到“禁止打伞”标志必须遵守。自觉站在安全线内,保持秩序。

通讯员 徐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