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来了!记者实探南京地铁5号线全线贯通首日:便民细节藏巧思 文脉古韵有看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09:14:00
8月6日6时,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南北向贯穿主城的骨干线实现全线贯通。市民们期待已久的5号线乘坐体验如何?站台车厢又有哪些便民设施和匠心设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张昊 闫春旭
准大学生专程来坐首班车,“我和这条线一起成长”
5号线线路全长37.4公里,起于吉印大道站,终至方家营站。吉印大道往方家营方向,在吉印大道站、神机营站同时设置首班车;方家营往吉印大道方向,在方家营站、文靖路站同时设置首班车。
8月6日6时,在神机营站,采用鹅黄标志色的地铁列车拖着长长的风鸣声驶入站台,5号线首班车准点启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每班5号线列车共有6节车厢,进入车厢后可以感到空间较为开阔,座椅宽敞舒适。
和记者同时搭乘这列首班车的约有10名乘客。小周专门和同学约好来体验首班车。他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在长乐路附近,小学时他就注意到家门口附近的道路在进行5号线建设,如今他已经高中毕业,即将去大连上大学,没想到离开南京前这条和他一起“成长”的地铁线正式通车了,所以专门要来打个卡。
吴女士是带着母亲一起乘坐首班车的。她介绍,自己家住七桥瓮附近,母亲要经常去光华门附近的医院。“以前坐公交兜兜转转加上步行,去一趟要1个小时,现在通了地铁不仅直达,步行距离也缩短了很多,20分钟左右就能到了。”
5号线开通还吸引了不少热衷体验、测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铁迷”们专门来体验。在文靖路站,“地铁迷”刘先生告诉记者,5号线全线贯通不仅为江宁连接市区提供了新线路,他还特别关注到5号线连接了夫子庙、三山街、朝天宫等老城南一批文旅消费区。“可谓打通了老城南旅游动线的‘任督二脉’。”
5号线开通首日乘客在车厢内拍照留念。
三色拥挤提示、无障碍标牌引导……这些设计很暖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体验中发现,5号线各站站厅和列车车厢内外,不少设施在细微处彰显了便民服务的温度。
在站台电子站牌上,不仅能显示下一列车达到的时间,还用红黄绿三色显示出该列车6节车厢当前的拥挤程度,方便乘客提前在不拥挤的车厢位置就位。而在站台隔离屏上张贴出温馨提示,提醒乘客在夏季制冷时段每列车一头一尾的车厢空调相对较弱、中间4节空调较强。
在高峰期坐地铁,乘客摩肩接踵刷卡过闸机,有时会出现“人进去了但卡没刷上”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出站时刷不了卡。以往遇到这一情况,乘客需要找到站点的人工窗口给卡“解锁”。而在5号线的站厅,没有人工窗口的出站闸机,都配备了一部智能终端,乘客可以自己操作“解锁”,还能查询当前余额。
此外站台隔离屏上还设置了“无障碍设施”的标牌。对于使用轮椅搭乘地铁的乘客,可以在此等候,上车就是车厢中没有安装座椅、专供轮椅停放的无障碍区。5号每列地铁6节车厢共设置了4处无障碍区。使用轮椅杨女士告诉记者,“5号线设计非常人性化,她乘坐轮椅从无障碍电梯直至地铁列车内都非常快速方便,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站台屏上指示牌直接对应车厢无障碍区位置。
建设犹如走进“地质博物馆”,五台山站建成首个叠落式车站
备受市民期待的5号线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哪些难点?南京地铁建设公司5号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马西峰介绍,5号线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地质条件堪称“地质博物馆”级别的复杂。
马西峰告诉记者,5号线全部为地下线,线路穿越了岗地、秦淮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及长江漫滩等多种地貌单元,岩层、砂层、卵石层、粘土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因此在施工阶段,通过采用超前加固、主动隔离、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和自动化监测等创新技术,实现了零变形、零干扰连通运营换乘车站。例如上海路站、云南路站采用明挖、盖挖和暗挖等多种工法,顺利解决管线协调和迁改难题;虹桥站采用无柱车站减小对周边文物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5号线的五台山站。该站是南京地铁首个采用站台叠落形式的车站。由于受到上海路站道路红线狭窄、周边高层建筑密集等因素影响,五台山站的施工空间极为有限,故设计为侧叠式车站,即两个方向的轨道并非平行建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叠罗汉式”地上下并列。因此在该站乘车,需要特别注意往方家营方向位于负二层,吉印大道方向为负三层,切换方向时需上下楼。
一站一文化!夫子庙站千年古道、虹桥站“星空长卷”值得来打卡
5号线贯穿主城,串联了南京多处地标性的历史文化名胜。沿线各站点在视觉设计、文化展陈上都着力将该站所在地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来。例如朝天宫站的文化墙,展示了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冶山铸剑到近代江南水泥厂等民族工业崛起的南京工业史;光华门站站厅通过城墙拱券门的造型设计展示了光华门作为南京城墙正大门的重要地位;下关站站台的红砖纹墙饰,代表的是下关开埠历史和记洋行等一批代表性的近代建筑。
光华门站站厅的城门顶券式设计。
而在夫子庙站的站厅,更是将5号线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段近10米长的千年古道展示出来。这段古道由薄砖铺成,为宋代至明清时期南京城内东西向的交通要道,古称“大中街”,道路两侧衙署、府馆、祠庙林立,宋代有建康府贡院、军器库、都作局,明清有江南贡院、洞神宫、江宁按察使署、江宁巡道署等。近代扩宽后,这条古道就演变为今天的“建康路”。
夫子庙站站内展出的千年古道遗址。
而在5号线虹桥站站厅的顶部,数十米长的“星空长卷”成为市民争相前来打卡的“网红”。头顶点点星光,地面散落成珠,为轨道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着增添一份放松。
虹桥站站厅顶部的“星空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