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起敬|追寻科学足迹,弘扬家国情怀:南京青奥社区举办吴征镒院士生平讲座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3 17:04:00
近日,一场以“吴征镒:植物学领域的先驱与贡献者”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讲座在青奥社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南京青奥社区主办、青奥教育发展中心协办,特邀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学博士潘希武担任主讲,带领社区居民与青少年一同回顾了这位中国植物学巨擘的传奇人生与卓越贡献。
讲座伊始,潘希武博士从吴征镒院士的童年趣事讲起,生动描绘了他是如何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的吴征镒,幼年迁居江苏扬州,性格内向的他将家中的“芜园”当作自己的乐园,如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里的一草一木激发了他对自然世界最初的痴迷。潘博士指出,正是这种源自童心的热爱,以及后来《植物名实图考》等书籍的引导,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石。尽管曾面临父亲的不解,吴征镒仍毅然选择了生物学道路,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从此正式开启了植物学研究的征程。
潘希武博士重点讲述了吴征镒在峥嵘岁月中的坚守与开拓。抗日战争时期,随清华大学南迁至云南并入西南联大的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田野,编纂《滇南本草图谱》,初步奠定了其学术声名。新中国成立后,吴征镒积极投身于中国植物学的重建工作。潘博士特别强调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贡献——主持编纂宏大的《中国植物志》。从1959年意气风发地投身其中,到2004年全套著作历时45年终告完成,吴征镒院士倾注了毕生心血,共参与了1766个植物分类群的定名工作,为中国植物学研究树立了不朽丰碑。
“吴征镒先生的贡献远不止于书本,”潘希武博士补充道,“他极具远见地于1958年向云南省提出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并推动‘花果山’等生态经济模式,为云南乃至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留下了深刻烙印。”吴征镒院士以其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于2008年92岁高龄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实至名归。
本次讲座通过回顾吴征镒院士从扬州园林走向世界科坛的非凡一生,深刻诠释了其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活动现场小朋友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吴院士的故事激励着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