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得到认证的“第一口鲜”即将上市!不是大闸蟹也不是野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20:35:00

南京人钟爱一个“鲜”字,无论是春天的“七头一脑”,还是秋天的大闸蟹,都要抢这第一口鲜。而在这稻菽飘香的季节,野菜与大闸蟹之外的、得到了官方认证的“第一口鲜”,即将上市!

近日,南京公证处与“米上市了”平台本土金奖大米品牌“名文大米”达成战略合作,首次推出“开镰米”预售活动,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例,通过“开镰+公证+预售”的形式售卖大米。

30年耕耘,成为水稻“大师”

走进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的“名文”大米核心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丛丛饱满沉实、金光灿灿的稻穗铺满大地,微风掠过,送来缕缕沁人的稻香。

不远处,一位种植户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时而弯腰轻捏稻穗查看饱满度,时而驻足远望,脸上满是对丰收的期盼与喜悦。“今年这稻子长势是真不错啊,你看这穗头,多沉。再等上20多天,就可以开镰收割了。”他笑呵呵地说,今年开镰时,他将首次接受南京公证处的全程公证监督,他对自家大米有充足的信心。

这位种植户是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名文。他扎根田野三十载,种植土地面积超万亩,创立“名文”大米品牌,既是浦口本地农民信赖的“田专家”,也是年轻农技人员的“引路人”,还是可以读懂“大田之书”的水稻“大师”。

30年来,脚下的这片土地,邵名文已走过上万次。

邵名文是土生土长的浦口永宁人,从小在滁河边长大。“名文”大米核心种植基地位于滁河的冲击圩区,是江苏省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浦口区滁河饮用水生态保护区,这里有着南方罕有的黑土地,土质肥沃,是种植优质水稻的理想区域,也是传统的“鱼米之乡”。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1995年,那一年,村里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27岁的邵名文却不顾家里反对,东挪西借凑了3000元,承包村里50亩责任田,种植水稻。“我从小就在田里长大,看着祖辈种田,我也想在田里干出一番事业。”邵名文回忆道。

种田的路并不好走。承包的第一年,由于种植经验不足,邵名文亏损了2000余元。

“我当时也想过放弃,但在村集体的多方支持下,我决定再坚持。”邵名文说,第二年开始,他天天往田里跑,满脑子想着怎么种稻子,骑着自行车,去农业部门、去有经验的老农家,跟他们学习,从选苗到插秧和植保,以及气候条件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打拼,邵名文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精耕细作的良田稻谷年年丰收,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2013年,名文家庭农场成立,承包土地3000多亩。2016年,邵名文牵头5户种植大户,成立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名文”牌大米商标,从单纯的水稻种植向集“绿色大米种植、加工销售、生产配送、品牌打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过渡。

合作社经过近10年运转,目前已发展32个种植大户,种植土地面积超万亩。其中,“名文”大米核心种植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亩。

粮田变“良田”,绿色种植全覆盖

种水稻这么多年,邵名文有一套自己的“农法”。

这些年,邵名文一门心思全部花在提升土壤肥力上,他放弃高收益,采取休耕轮作的种植方式,一年只种一季稻,让土壤保持最佳状态;采用秸秆还田,让秸秆粉碎、翻埋后重新融入农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引入稻鸭共作模式,利用鸭子为水稻治虫、增肥、活水、除草,改善田间环境。

在省、市、区水稻种植专家的指导下,邵名文进行了多轮技术迭代和创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实现绿色种植全覆盖。在秧苗期和分蘖期使用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研制的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提升土壤微生物活力。还种植具有固氮能力的紫云英,用植株腐解时产生的氮素维持农田中的氮循环;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从而控制害虫。

“30年来,我每天都要去田里走一走、看一看,要不不放心。”邵名文感慨,其实很多田间管理的技术,就是靠这么多年的种植经验,土地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出汗”,他看一眼茎叶和土壤便知。

“俗话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土壤通透性好了,根系发育也会强壮,自然能提升产量。”他说,去年亩产达到650公斤,今年有望持平或创新高。

公证+溯源,好米走上新“稻”路

“名文”大米选购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系列,其米粒饱满、晶莹剔透,蒸熟后米饭软硬适中、米香清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邵名文说,“名文”大米不仅“放心、好吃、营养”,还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是“不用菜也能吃下一大碗的米饭”。

从选种到育秧、田间管理,再到稻谷收割后加工成大米,邵名文对全过程实行绿色防控。如今,“绿色、天然、营养、新鲜”已成为“名文”大米的特色标签,正是注重品质和生态,使得“名文”大米连续多年获“江苏省好大米”金奖、特等奖,邵名文本人和合作社也获评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米香也怕巷子深,种植技术要创新,品牌营销更要创新。今年,邵名文与南京公证处、“米上市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开镰米”预售活动,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例通过“开镰+公证+预售”的形式售卖大米。

“开镰米”是每年水稻成熟后的“第一口鲜”,待11月上旬稻米成熟时,南京公证处将委派公证人员对“开镰米”的收割、烘干、脱粒、封装的全过程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每一盒“开镰米”都将贴上公证封条,消费者可以扫描封条上的二维码查看大米收割、加工的全过程。同时每盒产品均有种植者的签名,从田地里开镰到消费者的餐桌,最快仅需2小时,让消费者真正看得见、看得真、吃得鲜。

公证介入农产品溯源,把种田和信任绑在一起,这步棋走得实在。消费者吃得放心,种植户卖得安心,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公证力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农产品增信赋值。

通讯员 浦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