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列入保护计划二十周年成果展演在秦淮区举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1 21:25:00
扬子晚报网11月1日讯(记者 张可)11月1日,由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弦歌不辍廿载·一曲白局唱古今”南京白局列入保护计划二十周年成果展演,在秦虹路1号大礼堂内成功举办。作为秦淮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这场充满本土文化韵味的演出,让现场群众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也为城市文化生活增添了浓郁的 “秦淮风情”。本次活动全面展示南京白局二十年来的保护成果,整体呈现秦淮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和文化服务基层质效,也标志着秦淮非遗保护事业迈向系统性保护、融合化发展的新阶段。
![]()
南京白局源于明代织锦工坊,是南京独有的地方曲种,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一度面临危机,濒临消亡。2006年被列入非遗保护计划,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拂去尘埃,迎来新生,二十年来,在省、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秦淮区委区政府以“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平台搭建、主体认定、宣传引导”五位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将南京白局从“抢救保护”过渡到“传承发展”。通过配套政策与资金支撑,为白局从业者和团体提供官方认可和基础性支持;打造“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景区”等系列品牌活动,重塑南京白局生存土壤,打造城市旅游文化名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构建起从启蒙到专业研究的传承梯队;充分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南京白局的传播途径。一系列系统性、创新性的保护与发展举措,南京白局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成功摆脱传承困境,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如今的白局已不仅仅是一种地方曲艺,更是南京生活的编年史,成为了可感、可触、可传的城市声音,这项古老艺术与南京这座城市共生共荣、共焕新机,弦歌不辍、生生不息。
![]()
本次展演以“一幅跨越七百年的南京市井生活画卷”为核心脉络,致力于让非遗深度融入现代生活,全面呈现南京白局二十年传承中的变与不变。以生活化叙事构造场景,以年轻化表达焕新传统,充分体现白局的“生活化、场景化、年轻化、国际化”,打造一场底蕴深厚、贯穿古今、沉浸体验的非遗文化时空之旅。老中青三代非遗传承人牵头组建的四支白局团队同台协作演绎,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舞台效果。
展演上,《机房苦》《卖油郞独占花魁》等传统曲目,承古韵、开新声,致敬前人、心火长明。《赞金陵·新南京》《醉秦淮》等新编曲目,展现白局艺术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白局风华二十年》《传承》等原创曲目,展现白局艺术蓬勃发展和人才队伍的有序壮大。
近年来,秦淮区坚持以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非遗保护经费的投入。始终坚持以传承人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挖掘梳理、保护传承、阵地拓展、特色活动、活化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区域内各级非遗名录101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8人,市级以上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均居全市第一。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