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4日,南京市金宝宝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批走进南京水文分局东山水位站,通过观察雨量筒、蒸发皿等水文监测设备,学习降水蒸发等基础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水情启蒙第一课。作为南京水文分局开展水情科普服务的重要基地,东山水位站依托其专业优势,构建了覆盖从学龄前儿童到高层次人才的全链条水情教育体系。
聚焦多元受众 打造分众化科普课程
东山水位站针对不同年龄和知识背景的群体,精心设计了差异化的科普方案。面向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科普活动注重激发兴趣,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测量、互动问答等趣味形式,将抽象的水文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对于高等院校学生、兄弟单位水文同仁等专业群体,则深度开放自动监测设备,结合长江、秦淮河流域的实际案例,系统讲解数据采集、整编分析及预报预警的全过程,并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
融合科技人文 丰富科普教育内涵
东山水位站在展示现代化水文监测技术的同时,亦注重提升其文化教育功能。站内精心打造的东山廉政文化园,将水文人严谨求实、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融入景观设计,成为独特的“边走边学”实境课堂。来访者在此不仅能学习科学知识,更能感悟水文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追求,实现了科学素养与职业精神的协同培育。
深化局校合作 拓展科普教育外延
南京水文分局立足长远发展,积极打造水文人才培养的协同基地与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分局统筹规划,与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战略合作机制。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共商研究课题、共享技术资源,南京的分局不仅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战平台,也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助力业务创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南京水文分局持续整合优化全域水文站网资源,着力构建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水情科普教育体系。当前,以东山水位站的现代化监测与廉政文化融合模式、南京潮水位站的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以及前垾村水文站的流域监测实践窗口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站点,已初步形成示范效应。南京水文分局将以此为基础,系统盘活各类资源,推动科普教育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转变,将基层站点的“小课堂”效应,汇聚成提升公众水科学素养、服务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