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地共创主题月”活动启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5 21:12:00
扬子晚报网11月5日讯(记者 张可)近日,一场以“融合、创新、共生”为核心理念的“栖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地共创主题月”活动在栖霞山风景区山门牌坊广场启幕。
![]()
![]()
栖霞区高校集聚、文化艺术人才众多,为推出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已经坚持五期的主题月活动作为连接高校与地方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栖霞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活力,更为校地协同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实践范式。校地联动之下,大家共同绘制出的艺术画卷,让栖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成了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的热土。
作为栖霞区委宣传部深化校地融合的品牌项目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的第五篇章,此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主题月,通过艺术共生开幕演出、科技与艺术成果展、非遗工坊等多元形式,开启了一段校地深度融合的文化新旅程。
栖霞山风景区山门牌坊广场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团委精心编排了开幕演出。舞狮表演的灵动欢快,校园武术的刚柔并济,合唱《爱永在》《高山青》的悠扬旋律,街舞快闪的青春活力,以及诗朗诵《大国工匠青春力量》的铿锵誓言,共同构筑了一幅校地艺术共生的绚丽画卷。值得一提的是,诗朗诵《大国工匠青春力量》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原创,将职业本科教育的育人理念与艺术表演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工匠的精神风貌和青春力量。
![]()
![]()
从11月2日至12月2日,栖霞古镇·栖霞民艺馆化身为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空间。“科创荟萃:南工青年科技与艺术成果展”将在这里持续展出一个月。
展览汇集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的多项创新成果,其中,艺术设计学院精选了近20件学生毕业设计和文创作品,机械工程学院精雕学院则展示了5件校企合作教育成果作品。这些展品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职业本科教学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展览现场,伴着学校的宣传片,一件件融合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彰显了学校“做学合一”的办学特色,也为学校做了直观的“广告宣传”。
“我们的设计作品不仅注重艺术性,更强调实用价值和工艺实现,这正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特色所在。”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学生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参观者介绍。栖霞山牌坊旁,非遗工坊成为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区域。区别于传统的非遗展示,本次市集特别突出了职业技能与非遗技艺的融合创新。在非遗工坊区域,学校特邀了民间布艺、剪纸、抖空竹三位非遗大师,体验项目也各具特色。这些老师都是长期与学校合作,为学生们提供美育课程。
![]()
![]()
民间布艺体验区,“苏超”主题作品引人注目,学生们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编织技艺,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饰品。在剪纸工坊,游客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剪刀,亲身体验“工匠精神” 在指尖的流转。抖空竹展演区更是欢声不断,00后的大学生们努力练习想掌握空竹技巧,80后中年游客则兴致勃勃地滚起铁环。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将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与此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更多校企合作企业导师会定期走进校园。
本次主题月活动充分展现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从非遗工坊的技能体验到成果展的作品展示,无不体现学校“知行合一、匠心筑梦”的育人实践理念。
在栖霞古镇特别设置了两处打卡点,以“挺膺担当同‘栖’行”为主题,展示学校标志性元素,吸引游客市民和广大校友驻足留念,让高校文化与古镇韵味碰撞出别样火花。
“栖霞—高校艺术共创主题月”已成为栖霞区校地融合的品牌活动。由区委宣传部牵头,联动团区委、区文联、栖霞山旅游度假区等相关单位,链接驻区高校资源,旨在深化校地融合、推动艺术创新。构建了“艺术为媒、政府搭台、高校唱戏、多方参与”的创新模式,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提供了“栖霞方案”,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驱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该品牌活动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活动设计,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生态深度对接。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合作,更是将职业本科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充分展现。
校对 石伟